筑牢数字经济的通信“底座”
坐在家中戴上眼镜就能以360度全景视角沉浸式体验一场演唱会;“井上看清井下”,矿山数字化平台应用助力智能化采矿;联网路灯、芯片垃圾桶、人脸识别摄像头,万物互联让城市治理更智能……2023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5G“黑科技”频频亮相。从赋能千行百业到走进千家万户,5G这个新引擎正加速从“建得好”迈向“用得好”。
从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至今,我国5G商用已经走过了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全球60%;5G网络覆盖所有地市级城区、县城城区;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4年来我国大力推进5G产业发展,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网络覆盖能力持续提升,融合应用不断拓展,数字化发展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万物互联、数据互通,信息通信业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无论是让全球最丰富的数据资源畅通循环,还是充分发挥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螺旋,离不开5G通信这个“底座”。我国在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发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构建起良好生态系统,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创造了丰厚土壤。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能力和制度优势,这将有助于我国占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
5G具有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三大特性,可以有效支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数据传输容量和时延是很多技术应用落地的限制因素。比如远程操作精密手术,由于手术过程需要处理很多突发情况,就必须要求数据传输及时高效;再比如无人驾驶技术,需要传输海量数据,先进通信技术的支撑至关重要。如今,我国5G发展已正式进入产业升级、融合演进的“下半场”,将以强大的网络连接能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渗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时不我待,快人一步,将5G应用做深做广做精,催生更多业态创新成果。从5G覆盖来说,还需要继续夯实网络基础,加快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部署,持续提升农村及边远地区5G网络覆盖水平,提供更好更优的电信普遍服务;从5G技术演进来说,还需要加快核心技术创新,加强5G增强技术研发,加快毫米波、轻量化模组、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和产业发展,积极探索6G潜在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从赋能实体经济来说,还需要深化融合应用,加快打造“5G+工业互联网”发展升级版,深化在矿业、电力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应用,探索在农业、文旅等潜力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有这样一组数据对比意味深长。截至2022年底,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5.6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例达到33.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这意味着5G在全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以5G发展撬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定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