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浩荡润齐鲁,利在千秋泽万家
11月14日,“南水浩荡润齐鲁”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水利厅主办,鲁网承办,枣庄、济宁、泰安等5市党委网信办协办。 这一天,时逢南水北调伟大构想提出70周年,正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两周年。在笔者的记忆中,“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高中地理常考的“热词儿”,也是中国新世纪重要标志性工程。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引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人民福祉,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清清南水到,齐鲁日子好。据媒体报道,自2013年11月15日通水运行以来,已累计调引长江水入我省53.68亿立方米,不仅为沿线居民提供生活保障水、生产必需水、河湖生态水,还盘活了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大水脉,成为润泽齐鲁的黄金水道。镶嵌在齐鲁大地的“T”字型水脉犹如一条生命线,为山东注入澎湃生机和无尽活力。
南水北调不仅调来水,更诠释了生态文明理念。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沿线各市的自觉行动。山东坚决关停治污不达标企业,加快清洁生产,山东调水沿线的草浆造纸企业减少65%,产量却是原来的3.5倍。山东各地市积极利用调来的长江水进行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比如,通过东线工程向东平湖、南四湖上级湖累计生态调水2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为济南小清河补水2.4亿立方米,向济南市保泉补源0.58亿立方米,让百泉齐涌的美丽景观重现。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们从南水北调工程中获得润泽,更应致敬无数为之奋斗的建设者。山东省地势高、江苏地势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从江苏扬州取水向北方输送,需要通过13级泵站接力式提水才能抵达我省需水地区。建设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科学创新;数十万建设者矢志奋斗、顽强拼搏;移民群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建成后,管理人员精心呵护,实现全线159台水泵机组“零故障”安全运行…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让“一泓清水北上”的梦想成为现实。
“喝着南来的水,怀着感恩的心”,来之不易的“水家底”需要人人珍惜。唯有坚持不懈抓好节约用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才能不辜负水源地儿女不计得失的真挚情谊,才能让南水北调工程的价值最大化。这些年,山东始终谨记“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水紧密结合起来”的殷殷嘱托,以水定城、以水定业,努力构建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2022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节约用水条例》,发布节水吉祥物“鲁咚咚”,同步上线微信表情包……一个个节水“良方”教育引导齐鲁人民“节约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不断开启节水新篇章。
一路北上,南水情长。“南水浩荡润齐鲁”主题活动,将通过图文稿件、视频、城市海报、互动H5等多媒体报道方式,介绍山东在跨流域调水、用水、节水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届时,沿线城市在生态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将得到生动展示,南水北调工程蕴含的时代价值将全面呈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