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诚邀天下英才 共建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2021-12-20 11:06:00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欢迎来到“好客山东”,参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在齐鲁大地这片热土上共同发展、互相成就!刚刚胜利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向天下英才发出了邀请,充分体现山东人的质朴、热情、真挚,展现山东上下喜迎礼待各路英才的底气、大气和豪气。

  山东的底气、大气、豪气从哪里来?全省人才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09位,是“十二五”末的2.4倍;高技能人才达到330万人;近四年来,来鲁留鲁高校毕业生227万,年均增幅达到8.83%……一组组数字折射山东成为创新作为热土、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的不争事实。历史证明,厚植“养人”沃土、释放“爱才”诚意是山东人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质,也让“济济多士、尊贤爱才”在广袤齐鲁大地蔚然成风。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山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眼下的山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近年来,省委部署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各级领导干部既挂帅又出征、纷纷站到招才引智第一线,各级各部门创新机制、协同联动推动党管人才具体落实到党爱人才、党聚人才、党兴人才上,促使山东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增强。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首位,海洋领域获国家科技奖数量占全国四成,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4件……“蓝鲸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潍柴热效率突破50%商业化柴油机、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等一批关键技术成果,闪耀世界舞台。事实说明,无论是总体成绩单还是单项榜单,山东创新硕果的背后处处饱含人才“活力因子”,是人才集聚勾勒了山东的创新气质。持续深化人才对外开放,全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需要全省各界接续奋斗、聚力用劲。

  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历史上,稷下学宫是世界上较早的人才培养中心之一,杏坛讲学的传奇故事远播五湖四海。现实中,推动人才领域“儿子”“女婿”协调共处的关键也是全方位加强对既有人才的培养。这方面,山东全面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和首席专家“组阁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磨砺领军人才;持续实施青年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每年为基层招收培养一批公费师范生、医学生、农科生,强基固本有了坚挺人才支撑;高标准建成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新三大院”,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增至191个、1012个,等等。可以说山东在育才造士上不遗余力,政企产学研系统发力,形成多元化培养体系,推动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活力迸发,激荡起更加澎湃的强劲动能。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山东在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先后出台人才改革22条、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人才兴鲁32条,颁布实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不断放大政策洼地效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大人才工程配额制、自主遴选认定制,持续完善联系服务人才机制,从而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真正让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使人才在贡献社会中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厚爱。过去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打造人才向往之地、奔流之地,既需要我们继续为人才松绑减负、护航鼓劲,更需要全力构建最优人才生态,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条件。

  昨天的山东,人才接踵而至;今天的山东,人才各显其能;明天的山东,人才大展宏图。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涵养容才的雅量、识才的慧眼、用才的胆识和兴才的胸怀,才能与各界英才豪杰一道,在干事创业、闯关夺隘中提能成才,更好实现个人价值。广大专家人才也应心怀“国之大者”,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的优良品质,与关心、支持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老朋友一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更优异的答卷。(文/刘文晓)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人才山东创新英才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