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下足“精”功夫

2021-06-03 17:12:00 来源:光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马上又到毕业季。今年毕业生达909万人,比去年增加35万人,总数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以来,国民经济呈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继续,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国家的人才战略与和谐发展,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平安,意义重大。正因如此,各级政府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不断丰富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性就业岗位的同时,全力开发落实政策性就业岗位,以政策性岗位的吸纳作用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
  面对就业,有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就应该是“高大上”的岗位,很多人都想往“北上广深”挤,扎堆在机关、国企和百强的外企。事实上,基层也是高校毕业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有才华、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到哪都可以“落地”。只要是金子,哪里都能发光,在基层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为例,2021年670名毕业生中,已有 201人选择西部基层就业。更广泛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到地市级及以下就业比例约70%,到中西部就业比例约60%。如今,乡村振兴、中西部开发都期待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入,为高校毕业生伸出了“橄榄枝”。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育部门也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让青春之花盛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前往军营的也不少。军队是淬炼青年学生的大熔炉,引导广大毕业生把参军入伍作为报效祖国直接有效的实践路径,动员和支持更多有志青年到军营建功立业,在兴军报国中唱响青春之歌,也是一条不错的成长之路。
  当下,各级地方政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教育部门也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就业“缓冲器”作用,将扩大升学规模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统筹推进。比如,可将研究生计划增量更多向专业学位投放,向理、工、农、医和师范类高校倾斜;专升本重点向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相关领域学科专业倾斜,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区块链、家政养老等。第二学士学位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既给了高校毕业就业一个“缓冲期”,也能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扩宽就业渠道。
  表面上看,就业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但从深层次看,人才的流动,合理的分布,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机遇和财富,为经济提质增效持续“供热”。当前距高校毕业生离校仅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相关部门做好配套措施,开展就业指导,保障毕业生就业,实则就是为经济“供热”提供“燃料”。各级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开发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即便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也能稳稳闯过这一关。(文/李群)
责任编辑:刘胜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