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模式“恢复与重塑”博物馆文化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5月18日是第四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以此号召全球博物馆共同探索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模式,关注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推动公众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走进人心。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中国各类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对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肩负着重大职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5788家。在全球博物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影响的背景下,2020年度我国博物馆推出陈列展览2.9万余个、教育活动22.5万余场,接待观众5.4亿人次,网络观众数以亿计。
近年来,借助新的技术手段、网络的传播效应,许多博物馆摆脱了陈旧、呆板的印象,以青春时尚的形象示人。同时毋庸讳言,现在仍有一些博物馆,无论是展览内容的安排、设计,还是场馆内的服务、体验,都存在一些缺陷和短板。比如,有的博物馆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缺少特色和新意;有的展览主题模糊、布展粗糙,存在应付、糊弄的嫌疑;有的博物馆甚至缺乏对文物的基本保养和维护,导致文物损坏丢失。
鉴于此,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条件下,我国博物馆在依法依规加强文物保护和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数字化运营和创新文化体验与传播模式,对以更多样化、更接地气的渠道方式“恢复与重塑”博物馆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履行创新发展职能,各地博物馆进行了积极探索。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抖音联合山西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开展“云端博物馆”直播,请博物馆馆长、文化名人带领网友近距离观展。抖音发布首份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抖音上博物馆相关视频数量超过3389万个,播放超过723亿次,获赞超过21亿;故宫博物院被评为“最受欢迎博物馆”,《清明上河图》被评为“最受关注名画”。
信息化、数字化让博物馆突破时空和地域,“云端”观展成为常态。一件件珍贵文物移步线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体验;一个个博物馆形象IP开发,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交互式展示手段、开放式知识探索模式的广泛运用,让观众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始富有启发性、体验性的“漫游”之旅,让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通过线上看展亲近文物,感受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精粹,正在成为一种时髦而富有追求的文化生活方式。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博物馆要继续探索信息化、数字化运营传播模式,充分发挥收藏、研究、教育、展示、传播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要创新博物馆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建立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体系,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徐江)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