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的意义

2021-05-12 10:16: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当前人口总量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除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的总体特点外,一个比较突出的情况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

  此次人口普查的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说明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在正常的社会和自然状态下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数值。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应地有102-107名男婴出生。因此,把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确定为102-107之间。出生性别比值下限不低于102、上限不超过107在国际上被视为正常理论值,过高或过低都被视为异常。
  出生性别比的102-107数值的科学根据在于,男性在孕育、出生和成长后的风险都大于女性,尤其是生物因素的左右下,如雄性激素,以及男性的体格较强,喜爱冒险、打斗,也比女性更爱酗酒、吸烟,因此早死于意外事故和行为方式的男性较女性多。一个社会为了让男女性基本持平,就必须要有多一些的男性出于“备份”的需求而出生,这显然是自然之道在人类的生育中起了更多的作用。
  尽管中国的出生性别比还没有到达102-107的正常比例,但是出生性别比在逐渐回归正常,其中一个重要意义是,重男轻女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其中,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实施起了较大作用,如禁止鉴定胎儿性别,从2003年1月1日起中国实行《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尽管有的家庭还是偷偷鉴定胎儿性别并流产掉女婴,但法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女婴。
  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宽也起到了保护女婴的作用。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国家政策进一步改变,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出对于有意愿生育孩子的家庭来说起到了平衡婴儿性别的作用,这也符合中国“儿女双全”的生育文化和社会习俗,因而更减少甚至杜绝了流产女婴的现象,让出生性别比进一步向正常的102-107迈进。
  中国出生性别比逐渐回归正常,客观上推动某些地方和某些群体实现了男女平等。最显著的是,中国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全国女大学生人数第一次超过男生是在2009年。2008年,男大学生比女生多5.7万余人。到了2009年,全国在校的普通本专科人数达到2144万余人,女生占到50.48%,总人数上,女生比男生多20余万人。
  此外,中国出生性别比逐渐回归正常,使得适婚年龄段人口(90后和80后)总体上没有出现严重的性别比失衡问题。此次公布的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但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后者虽然没有达到102-107的正常数值,但是在逐渐向这个数值回归。到了适婚年龄,男女的失衡也在进一步缩小。
  随着经济发展、生育政策的改变,未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会进一步向正常数值靠近,而且越接近,越能显示生育政策与人的生育自然规律产生重叠和吻合,也证明生育政策符合自然规律。(文/张田勘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