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用好三大转移支付手段,兜牢“三保”底线

2021-04-09 15:56:00 来源:光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4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等介绍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三保”是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关乎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一系列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保民生”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体现;“保工资”是居民收入的来源,更是社会消费的支撑,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保运转”就是保生产,只有企业正常运转,经济社会才能平稳运行,就业才能得到保障,社会生产力才能恢复,经济才能增长。
  在不追加额外预算,不因财政收支矛盾乱收费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兜牢“三保”底线,就必须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具体表现为用好三大转移支付手段。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兜牢“三保”底线资金最重要的来源,其完成的是“架大锅”的任务,其重点在于资金到位。
  资金到位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各级政府要发挥职能,层层保障,完善资金分配,引导省级、市级下沉财力,不要节流,要让资金最终能落到基层,缓解各级财政的压力,重点关注地方资金支出预算安排和执行;其二是政府要收紧支出口,各级政府要将资金用到三保任务中,而在其他本级支出中“勒紧裤腰带”,严禁违法违规挪用“三保”资金,这同样是为了推动财力的下沉。
  共同转移支付则主要解决社会保障相关的资金需求,它突出的是保障到位。共同转移支付,是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其反映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支出责任,所涉及的领域均是重要的公共服务事项,包括教育、养老等等。保障到位就是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预算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强化资金管理,明晰权责分配,确保资金用于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最后是专项转移支付,这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关键,目的在于加强财政资金的渗透力度,直达社会资金需求痛点,具体操作中要拿出“烹小鲜”的态度精雕细琢,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可以到达应达的位置,发挥应有作用,其要点在于精准与落实。
  精准就是不能走偏。专项转移支付的核心本就是上级政府委托下级政府代理事物而进行补偿的资金,这要求资金接受者必须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绝不允许违规挪用。
  落实就是资金不能落空,专款专用,资金发放到位,资金预算安排和执行一样也要到位。它关乎一系列精准惠及民生、企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虽然我国经济已经基本走出疫情的阴霾,呈现较好的恢复势头,但是财政压力仍然严峻,在政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提高地方转移支付资金比重的同时,更需要保障资金及时、足额、精准落地,强化资金监管,要根据三大转移支付工具的特点将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并采用差异化的监管手段。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了地方政府最大的自主权,该类型就需要建立灵活性更强、覆盖范围更广的资金监管体系,而共同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则对资金使用范围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就需要资金监管更加透明,更可追溯。
  综上,兜牢“三保”底线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也是财政的“硬任务”。在此过程中,既要提高转移支付比重,确保资金来源,增强“量”上的支持,更要完善直达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效率,提升“质”的水平,拿出“架大锅烹小鲜”的态度,用好三大转移支付手段,匹配差异化的资金监管体系,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文/盘和林)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