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制度措施牢牢守住耕地“非农化”底线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要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耕地保护政策措施。但一些地方由于政绩冲动、执行政策不力等原因,出现占用耕地扩大城区面积、超标准建设公路和停车场、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等“非农化”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提出六种严禁的耕地“非农化”行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相关问题,《土地管理法》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先后颁行,以保障18亿亩耕地这一红线。然而,个别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私自改变土地用途,将耕地改变为道路、厂房等,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在一些乡村,耕地“非农化”形势严峻,必须依法依规严加整治,加大工作力度刻不容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只有守住耕地红线,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愈发迫切,住房需求量增加,超标占用宅基地建房、占用耕地建房等行为屡禁不止。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少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区域的优质耕地占用情况堪忧。由于后补充的耕地质量往往较差,即使保持耕地数量平衡,粮食和农业产能也难以提高。因此,牢牢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量质并守,迫在眉睫。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解决14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依托,耕地红线必须坚决守住。一方面,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对土地使用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耕地保护检查,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立即纠正,不能走过场,敷衍了事。
另一方面,对于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必须严肃认真,动真碰硬,采取最严厉的举措,集中清理存在的违规问题,发挥震慑作用,坚决遏制新增违规占用耕地非农建设问题发生,切实守好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加大对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的打击力度。
当务之急,必须严格实行耕地保护政府责任制,明确耕地保护的政府责任以及问责办法,落实各项耕地保护政策和制度保障,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搞“非农化”,及时查处和纠正改变农地用途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压实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切实执行《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文/吴学安)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