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关山东经济未来的这些大“势”
□王金胜
2019年,山东经济承压前行,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情况下,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壹 | 三个“一年”
这是深刻感受世界经济“冷暖”的一年。受国际上保守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等影响,2019年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9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下降至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放缓至3.9%。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山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外贸大省,2018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93万亿元,外贸总值约占全国的6.3%,直接从事外贸进出口的企业将近4.9万家,可以说,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山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经贸形势的影响。
这是发展动能“去旧立新”的一年。从国内来看,山东是全国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片面追求GDP增速,而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此背景下,山东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既是顺势而为、也是主动作为。但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较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山东也深刻认识到新旧动能转换过程的艰巨性、长期性,提出了“一年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目标。从时间节点来看,2019年正是一个去旧立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由于落后动能被淘汰,传统动能进行改造提升,新动能正处在逐步培育的“幼稚期”,必然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短期调整。
这是优化结构、夯实基础的一年。过去40多年,山东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如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黑、环境影响偏大,“傻大黑粗”等问题。这就造成在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过程中,面临的转型压力也比别人大。但压力再大也要转、阵痛再强也要变,不转、不变,山东经济就没有未来。2019年,山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压减过剩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环境治理等,一方面固然难免会使经济增速在短期内出现调整,另一方面却也使山东经济发展的数据更实、更优、更高质量,发展潜力更大、更强、更有基础。
贰 | 主动调整
客观地说,山东经济增速的调整,虽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自身结构性调整的结果,是贯彻“走在前列、全面开创”要求的主动作为,是“奋力蹚出一条路子来”的积极探索,是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必然洗礼。正基于此,山东才有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才对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了必胜信心。
经过数年调整,山东经济内部的新旧力量对比,已到达此消彼长、量变引起质变的临界点和拐点,各种有利条件正加速积厚成势。
总体来看,山东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仍然具有支撑短期稳增长和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经济基础、制度基础、技术基础。
当前,山东高质量发展已全面起势,随着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不断发力,相信在经历了必要的阵痛和调整后,山东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叁 | 前景光明
2020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的情势下,山东经济势必仍将承压前行。
但经过主动调整,山东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更加巩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更加强劲,同时2019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外环境变中有利,市场好转信号不断出现,工业增速由降转升,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都在出现向好态势,完全能够为2020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三大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更加巩固。随着深入开展制度创新、流程再造、简政放权、自贸区建设等制度变革,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灵活开放、越来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而且在主动作为下,山东经济发展正变得越来越“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变好;变得越来越“新”,“十强产业”“四新四化”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变得越来越“高”,产业链、价值链日益迈向中高端;变得越来越“优”,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传统动能加速改造升级,新动能正在茁壮成长;变得越来越“好”,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19年上半年,山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达到50.7%,超过绝对半数。2019年前10个月,山东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6%,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9.6%、20.2%和19.8%,三大服务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0.6%,比前三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也成为推动我省今后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更加强劲。内需增长强劲。2019年1-11月份,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287.2亿元,增长6.4%,限额以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零售额分别增长37.2%和80.4%,展现出消费升级的明显态势。投资降幅收窄的同时,投资结构在不断优化。11月份,服务业投资增长6.7%,占比为68.2%,高新技术投入中“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4.4%,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4.7%,均比前10个月有较大提升。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前11个月,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84万亿元,其中出口1万亿元,进口8390.3万亿元,进出口总值、出口额、进口额增速分别比全国高出3个、0.1个和6.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占全国外贸总值的6.5%,较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在全国外贸前六位省市中,进口增速居首位、进出口增速居第二位,出口增速居第三位。特别是11月当月,山东出口1020.2亿元,创年内新高、历史第三高,增长4.3%,呈现出向好态势。
工业增速由降转升。山东是工业大省,2019年前11个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比前10个月提高了0.5个百分点。特别是11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5.1%,一举扭转了4月份以来的下降局面,展现出复苏反弹的势头。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新产业增速分别达到4.9%、6.6%和4.7%,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市场好转信号不断出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2019年11月末,山东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86187.8亿元,增长10.9%,显示出日益增强的市场信心和强大的信贷投放能力。物流运输是经济形势的“强信号”。11月份,山东公路货运量增长12.9%,增速创出年内新高,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2.0%和25.9%,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双招双引”加快推进,2019年前11个月实际使用外资112.2亿元,增长9.7%,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157家,增长14.6%,新登记市场主体198.7万户,增长32.8%,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山东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00万户,仅列广东之后,位居全国第二位,显现出市场活力在不断增强。就业市场活跃。2019年前11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1.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9%,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国内外环境变中有利。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但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0%左右的中国经济,正展现出好转态势。从工业来看,进入2019年11月份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6.2%,比10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特别是制造业增长6.3%,加快1.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增长8.9%,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从服务业来看,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提高2.1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提高0.3个百分点。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10月加快0.8个百分点。出口由降转升,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增速保持稳定,短板领域投资增长加快。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力量正在不断加强。另外,随着经济逐步摆脱对房地产、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等旧动能的依赖,而转向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中美贸易谈判初步达成第一阶段协议,这些因素都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山东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肆 | 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稳增长是山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稳增长绝不是要重回原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回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的老路来,而是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要求,瞄准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紧抓高质量发展不放松。毋庸讳言,山东经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挑战,但即使再困难,也不能以牺牲高质量发展的“里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速华丽的“面子”,而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发展新动能,加快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加大创新投入,不断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动“八大发展战略”走向深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同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八大发展战略既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山东经济度过“阵痛”、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强大引擎。目前,山东通过积极推动“八大发展战略”,已经投入巨量资金资源,招揽来大量高端人才,开展了广泛的制度创新,储备了许多高端优质项目,接下来应狠抓政策落实,加快项目落地,使“八大发展战略”的发展潜力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尽快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进一步加快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既要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国企经营活力,发挥国有经济优势;又要注重培育壮大民营经济,让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国企资源+民企机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携手并进的市场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开展流程再造,打造有利于各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各要素主体自主决策、各企业自主经营的生态系统。通过开展“刀刃向内”改革,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进一步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管住一些部门和个人向企业经营“乱伸的手”、对社会服务“僵硬的手”、向权力财富“贪婪的手”,坚决破除“官本位”意识和现象,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发掘市场潜力、激发市场动力,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良性机制,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