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李佳琦直播“翻车”:网红带货模式应规范

2019-10-30 13:57: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OMG,这绝对是一款又便宜又实用的不粘锅,各位女生不要错过了哦。”近日,被誉为“口红一哥”的知名主播李佳琦在直播中“翻车”,在他直播推广一款不粘锅产品时,凝固的鸡蛋直接粘在锅上,助手一时手足无措。一开始没意识到问题的李佳琦还在一旁说“我们让阿姨煎个牛排吧”,发现不对劲之后亲自挥铲,虽然一直强调“它不会粘的,不会糊的”,但鸡蛋仍牢牢粘在锅底。(10月28日 Vista看天下)

  笔者在回看直播视频时,发现鸡蛋下锅前李佳琦助手已经在锅里放过油,更何况不粘锅产品不放油也不会粘锅,嘴上喊着“不会粘、不会糊”,但推销的产品却如此劣质,此事件也折射着大火的“网红带货”背后的乱象。

  事实上,网红带货曾频频“翻车”,10月17日,一篇直指“微博领域的流量头部机构蜂群传媒涉嫌刷量造假”的文章刷屏网络,某宝店铺与蜂群传媒旗下网红张雨晗合作进行产品推广,希望达到带货变现的效果,然而该网红的推广vlog有了几百万的播放量后,带给某宝店的却是近乎0的流量。除“刷单”“数据造假”等新业态成长中暴露的问题外,“消费者投诉无门”“三无产品”“违规产品”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曾曝光在某短视频平台的网红带货中,部分消费者买到的爆款眼影是三无产品,还有部分消费者购买到货不对板的“红石榴隔离遮护喷雾”,不仅产品问题多,且售后服务还无保障。

  互联网技术的迭代与普及日益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对传统世界进行着颠覆性的变革和改造,这个过程催生了许多依托于互联网载体而生长的产物,比如草根中诞生的网络意见领袖——“网红”和“网上购物”这一消费行为。将海量流量转化为粉丝,再通过内容将粉丝转化为用户,打造个人IP来吸引用户购买,这成为早期“网红带货”的套路。而在2015年直播平台与短视频的崛起之后,“网红经济”不仅泛化而且爆红,网红的带货平台渐渐转向直播与短视频。普通消费者与主播之间通过更为直观的短视频与直播产生互动,出于对主播在具体专业领域如美妆等的信任和对网红光鲜亮丽外表的艳羡,一些消费者通常将他们当作免费的“消费顾问”和“优惠风向标”,也产生了模仿和跟风心理。《2019年某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就显示,2018年加入某宝直播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180%,直播平台“带货”超千亿元,同比增速近400%。在网购消费热潮的今天,可以说,直播带货已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和各大品牌促销的标配。

  “网红带货”作为一种销售新模式,尽管有不少良性“带货”拉动消费,但巨大经济利益背后存在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行业监管更是迫在眉睫。10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通报将联手对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电视购物栏目等渠道实施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锁定“网红带货模式”,要求电商第三方平台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并对“刷单”“假评论”等涉嫌违反广告法、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相关部门的重拳出击无疑对平台的监管责任给出了更明确的认定,也将“网红带货”的虚假宣传泛滥、产品质量不过关、直播数据造假成灾、暗藏灰色产业链、付款方式随意和退换货维权难等问题摆在了明面上,给如火如荼的“网红经济”一剂清醒剂。

  伴随着相关部门工作的开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并建立市场规范,提升平台监管力度与从业者自律意识也将提上日程。同时,消费者也应多一些理性消费,少些盲目跟风与攀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防上当受骗。“网红经济”不能是脱离法制轨道的炒作经济,“网红带货”也不能靠欺骗手段。只有在规范“网红带货模式”发展的基础上,还网络购物一片净地,消费者才能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文/高若菲(山东大学)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直播网红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