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教育“民贵公轻”

2019-09-17 08:29:00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通知》,规定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招生、不得以“帮扶”的名义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中小学入学资格不得与楼盘销售挂钩。

  近年来,民办中小学校“强势崛起”,优质教育资源聚集,而有些公办中小学则大不如前,学生远离、教师逃离,致使基础教育形成了“民贵公轻”的新“马太效应”。

  在很多人眼中,基础教育“民贵公轻”主要在于民办教育更有活力,更能与时俱进,而公办教育则显得有些因循守旧。比如民办学校重视在线教育,而公办学校对于这些新兴事物则显得有些滞后。

  实际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并非那么“泾渭分明”,在一些地方公办学校遇冷,甚至自己就在背后当“黑手”。比如近年来,一些公办学校竞相举办民校,不仅在重庆,在国内多地都较为普遍。而这也正是重庆出台政策,要求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招生的原因所在。

  公办学校举办民办学校,带来的弊端不少,比如公办教师拿着国家的工资却去民办校上课,造成国家资源的流失;而“公”“民”不分,稀释了公办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另外,这还造成招生恶性竞争,如部分学校用各种办法控制学生志愿卡,以留住生源。而公办学校热衷于举办民办学校,用公办的本不应用于盈利的教育资源来赚钱,损害了广大学生权益,加重了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

  公办学校“插手”民办学校,让基础教育“民贵公轻”的教育不均衡现象变得更加严重,长此以往,公办学校会变得更加“不务正业”,公办教育资源会继续向民办学校倾斜。禁止公办学校“插手”民办学校,这是“对症下药”,有利于划清两者间的界限,有利于公办学校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基础教育职责。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能够“公私分明”,划清边界,才有利于进一步净化教育生态,也有利于保护广大学生、家长的权益,避免公共资源变成了一些公办学校牟取部门利益的工具。

  进一步说,正像专家建议的,有必要将民办教育促进法转成私立学校法,这样才能对私立学校的办学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做明确的界定,让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边界变得更加清晰,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公办的归公办,让民办的归民办,而财政也要加大对公立基础教育的投入,更要确保好钢都能用在刀刃上,这样才有望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齐头并进”,才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从而惠及广大学生,惠及整个社会。(戴先任

责任编辑:王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