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化“艰难说服”为“理论解渴”

2019-07-22 14:02: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老百姓的日子怎样越过越红火”“中国是怎样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未来为什么前景可期”……通俗理论读物《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对12个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权威解读,勾勒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轨迹,备受各界好评。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今天,如何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伟大历程?怎么阐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怎样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以观点权威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形式活泼多样等特点,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客观、生动的“理论中国”。

  有人说,理论是冰冷的,但它可以教人怎样去获得温暖。纵览《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全书,一个分外突出的特点,就在于为艰深的理论寻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落脚点。比如,在推出文字解读的同时,该书还精心制作了“新中国这样走来”“世界舞台中国C位出道”“遇见一个更好的中国”等12集动漫微视频,以建国、小华祖孙二人和人工智能小七的视角参观“新中国发展展览馆”,通过游戏、VR、穿越等丰富手段,生动展现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迁。在光与影的多媒体互动中,在身临其境的浸入式体验里,读者可以一窥理论的深度,感知实践的温度,仰望精神的高度,品味思想的锐度。

  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一书将理论掰开了、揉碎了、讲透了的做法,正是把准了时代呼吸的脉搏,回应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共同关切,成为一次面向大众的理论“解渴”。这其实蕴含着一条传播规律:理论宣讲是一场“艰难的说服”,不能自说自话,也不能单调刻板。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呈现,以观众雅俗共赏的手段进行传播,才能让理论入脑入心、让思想见行见效。

  更进一步看,将“抬头式的宣讲”变成“面对面式的交流”,实际上正是理论大众化、普及化的一种尝试。不久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发布,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仿佛厚重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又如飘动的彩带凸显欢庆的气氛。不失庄重又动感十足,和《新中国发展面对面》的编写思路不谋而合。

  “语韵则美于听,事韵则美于传。”沿着历史的河床、理论的脉络,创新大众化的内容表达,从抽象走向形象,与百姓生活意义相通,和群众心灵世界相连,我们就能让理论之树常青,让思想之花绽放。(石宇)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