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期待和而不同的世界
5月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如期闭幕。这场文明之约,不仅印证了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可能性,更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了人文基础,凝聚起发展共识。
回顾过去一周里文明碰撞的美妙瞬间,既可共赏多元文化之美,也能共谋文明发展之道。在亚洲文化嘉年华上,《丝路绽放》《盛世梨园》《今夜无人入睡》等表演点亮文化盛宴;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上,观众可以饱览亚洲47国以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的451件组文物;在持续一周的亚洲美食节上,食客能够领略绚丽多彩的亚洲文化风情和文明风采……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的那样,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中国大地上展开的一系列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对话,有望成为团结亚洲、凝聚世界的文明佳话。
不流通的江河是一潭死水,不交流的文明只会固步自封。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倘若长期自我封闭,文明必将走向衰落,这是历史规律,也是历史大势。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人类文明才能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世界是多样的,文明是多彩的。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从公元前140多年张骞打通东西方的“凿空之旅”,到600多年前郑和“共享太平之福”的七下西洋,事实证明,文明的交流互鉴是对等的、平等的,而不是强制的、强迫的;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是单一的、单向的。平等和尊重可以产生机遇、创造财富,傲慢和偏见只会制造灾难、形成误解。拥有一双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才能让文明的百花园群芳竞艳。
几乎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对华文明冲突论”却沉渣泛起,声称“这是一场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这种以人种来确定文明、以文明来确定国家冲突的逻辑,令国际社会惊诧。两相对比下,谁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有目共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圆满成功,世界各个角落文明交流的生动故事,都在用事实雄辩地证明,有分歧不可怕,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有百害而无一利。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美美与共,这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文明对话永不谢幕。祝福融会通达的亚洲,期待和而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