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擦亮“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人民论坛)

2019-05-17 11:16: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两河流域种下的小麦,长江沿岸播撒的稻种,为农业文明揭开序幕;古中国创造负数,阿拉伯人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先民用数学建构生活的秩序;楔形文字写就的情诗,玄武岩上的《汉谟拉比法典》,竹简中的《论语》,成为泽被后世的思想力量……纪录片《亚洲 文明之光》,通过对亚洲各国悠久灿烂、参差多态的文化景观的精彩展现,生动诠释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的文明哲理。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对文明平等、文明之美的精彩阐释,对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恳切主张,让与会嘉宾感受到沁人心脾、发人思考的文明清风。既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也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为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为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指明了重要方向。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擦亮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必须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从欧洲大陆到东亚腹地,从地中海沿岸到亚马孙雨林,人类历史上诞生过不计其数的文明,它们的多彩色调让世界更加美丽。人类社会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思想、一种生活。看到多样性,才能把握文明的特征;承认差异性,才能领略文明之大美。不同文明孕育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辐射区域有大有小,但恰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擦亮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也要善于交流互鉴,通过文化文明力量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亚洲文明联展(艺术展)的序厅正中,一座孔子问道的青铜雕塑令人瞩目,仿若中国向世界学习的姿态。文明不是静止的,唯其流动互通,方有进步的可能。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创办初衷,就在于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一个多世纪以前,中国人向西看,获得救亡图存的动力;而时下,正如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所说,西方人民也在向东看。各国文明相互比照、平等对话,就能取长补短,激发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认为某些文明是人类的最优选择,认为冲突争斗是多元文明的相处常态,认为强势文明征服弱势文明是历史必然……虽然文明优越、文明冲突等论调不断被少数别有用心之人鼓噪散播,但这根本无法阻挡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大势。斯里兰卡出土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镌刻着600多年前的丝路情缘;今天的“一带一路”,正创造更多合作共赢的佳话。仰望同一片星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欣赏多元文明之美,发挥互学互鉴之功,激发协同发展之力,我们一定能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7日 04 版)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