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老幼同养”难以为继,真的是“水土不服”?

2019-04-18 14:40:00 来源:工人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如果有机会,孩子和老人能为彼此带来什么?”好莱坞纪录片《现在完成时》的影片结尾,提出了上述问题。养老院遇上幼儿园,类似的模式在中国被称为“老幼同养”。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开展此种模式的机构只有三家,分别位于武汉、南京和贵阳,然而现实中都遭遇了水土不服。(见4月16日《新京报》)

  前几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在托老所附近设立幼儿园、托儿所,老人可以教孩子唱歌、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则可以陪老人玩。其实国内早就有机构尝试老幼同养,但在推行中却步履维艰。目前国内开展老幼同养模式的三家机构,一家已经关停了养老院部分,只将幼儿园保留下来,另外两家也面临盈利难的困境。

  “幼儿园+养老院”的模式,在其他一些国家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因而在初引入国内时,也被一致看好。比如老人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可以实现代际间的文化传承,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天真无邪,也能给孤独的老人以安慰,带给老人更多快乐;通过互动,离退休的老人可以更好地重新发现自身价值,从而过得更充实,而孩子们除了从与老人们的互动中学到更多知识,也能更懂得尊老敬老。

  本是一个能够兼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良好社会治理模式,引入国内后却“水土不服”,背后原因不少——比如照料老年人和照顾孩子不一样,机构难以找到在两方面都能应对自如的全能人才;比如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老人面临死亡是正常之事,而中国孩子的生命教育相对缺乏,让他们直面老人的死亡可能会给他们内心带来伤害;国内老幼同养的推进工作也不成功,比如在外国,老幼同养已经发展到实验治疗老人疾病的阶段,但在中国,还在试探这两者能否结合,连起步都很难。而欠缺政府的支持也是老幼同养难以推行下去的重要原因。

  老幼同养是一种现代化养老加育儿的服务方式,能够在养老与育儿这两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要做到真正的老幼同养,靠民间机构的单打独斗很难成功,政府部门有必要担起更多责任,进行必要的扶持。进而言之,对一些有助于社会善治、有利于民生的创新模式,政府部门应积极促成创新模式的推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孩子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