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电话如何才能“显灵”
4月8日《大众日报》报道:政府部门咨询电话,是企业、群众获得政务服务的方便通道。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部门的咨询电话在“隐身”。4月2日下午,记者为了解民政部门低保办理要求,拨打了青岛市、泰安市、潍坊市、德州市等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发现政务服务热线不能直接联系部门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均回复:“无法转接到民政部门。可以通过平台转办,正常主管部门5个工作日内回复。”
关于“隐身”电话,令老百姓永远“找不到北”。有事找政府,先得有个电话,但这样的电话能隐则隐,能藏则藏,能曲则曲,若是让所有百姓都能一目了然地找到热线并打进电话来,至少在一部分官员或者一部分公务人员眼里是个“添麻烦”的事儿。由此,又怎么可能不令“隐身”电话深藏不露呢?
第一个问题,“隐身”电话,如何才能“显灵”?当手机成为一种普及性通讯工具之时,一部电话才值几个钱?因此说,政府部门运作一部电话,正是其分内之事,又是一种最便捷的便民途径。然而,以低保办理咨询电话为例,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民众来说,亟须与政府“管事的”部门取得联系,加以政策性的咨询,获得能不能符合办理条件的直接答复。然而,若是电话“隐身”之后呢,如此工作就完全落到了村镇乡工作人员手里。符合政策的老百姓,再通过“二手信息”“二手政策”二手办理人员来办理,势必会令唯利是图的乡镇村干部拿回扣捞好处“掐一把”。这恐怕就是一些“隐身”电话之所以热衷于“隐身”的全部“猫腻”。若问“隐身”电话如何“显灵”,根本的途径既不在于技术,也不在于是否集中热线入口,而是服务意识是否真正贴近老百姓。假如服务意识真正到位了,“隐身”电话就一定永远灵光。
第二个问题,“隐身”电话如何实现“真身”服务?服务存在“断层”,电话仍然只是一道服务的屏障。换言之,即便真正实现了“隐身”电话的“显灵”,充其量也只是服务百姓沟通问题的第一步。只有当服务人员工作人员“真身”出现,亲力亲为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之后,才是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大道。“隐身”电话是“断层”,服务电话“显灵”只是第二步,只有真正替老百姓解决了实际问题,才算一个问题的彻底解决。那么,一些政府部门乐于将自己装在套子里,乐于大隐隐于市,乐于与老百姓形成服务的“断层”,又意欲何为呢?打个简单的比方说,办一个户口至少需要电话预约,而预约之时已经与“管事的”进行了所有资料的沟通,而真正到了办事服务窗口,取号等待慢条斯理脸难看之余,管事的一句“不是我答复的”就可以将你所有即将办成的户籍资料打回原形,“真身”服务仍然只是虚设,老百姓又有什么咒念?
因此说,“隐身”电话即便解决了“隐身”问题,也只是服务的“一小步”。
文/李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