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拼将赤血灌春花

2019-04-01 10:08: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气清景明,繁花盛开。每到这个时节,人们便通过各种仪式慎终追远、缅怀英烈。空气中氤氲着英烈的气息,社会上传播着英烈的事迹,内心里吟诵着英烈的遗愿。

  一种精神最终会演变成文化。英烈事迹和英烈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党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心只爱共产党,哪管他人道短长?我一歌兮歌声扬,碧血千秋吐芬芳。”牺牲时才27岁的革命烈士王达强,其诗见热血、见肝胆、见抱负,既有文人的情怀,又有共产党人的气魄。他牺牲时的最后一句话是:“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这是何等的悲壮,又是何等的坚贞!

  人生自古谁无死,拼将赤血灌春花。每每捧读革命烈士的诗词文章,都是对我们思想上的一次淘洗、灵魂上的一次净化,也是对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一次激励和鞭策。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曾给妻子郑家钧写有一封遗书,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亲爱的夫人钧:同志们曾说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夏明翰送给妻子的礼物)留着相思念,赤云(夏明翰的女儿)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写完这封遗书,夏明翰抑制不住对妻子和女儿的爱恋,用嘴唇和着鲜血,在遗书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吻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谁不爱惜自己的妻儿父母?然而,英烈勇于就义、慷慨赴死,皆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大爱,有苍生,有理想,有信仰,愿拼热血卫吾华。

  “民多菜色仕多讧,敢把头颅试剑锋”,帅开甲的《就义诗》彰显着为民担当的大义;“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周文雍的《绝笔诗》展示着信仰信念的力量;“世界工农全秉政,甘心直上断头台”,王幼安的《就义诗》表达了视死如归的豪情;“饮弹从容向天笑,长留浩气在人间”,邓雅声的《绝命诗》体现了宁死不屈的品格;“遍地铜驼荆棘变,游魂应逐战旗来”,蓝飞鹤的《绝命诗》凸显了勇敢战斗的血性……诗以明志,言为心声。这些英烈虽然远去了,但他们的名字熠熠闪光,他们的事迹永不磨灭,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他们的遗志激荡天地。

  探究大革命时期的英烈,我们沉痛地发现,他们生命大都止于1927年至1928年,多是20岁上下的年纪。据党的六大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革命人士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等党的著名活动家先后英勇牺牲。岁寒知松柏,烈火见真金。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不怕牺牲、接续战斗,直至换来一个新中国,使中华民族走上复兴大道。

  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写道:“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今天,比之那些牺牲的英烈,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很幸福、很满足呢?对照英烈的理想信念、牺牲奉献、人生境界,倘若我们还是戚戚于蜗角虚名,汲汲于私利得失;还是怕承担风险,不思担当、不敢作为;还是不愿守着“正俸”过日子,总想搞点权钱交易、公权谋私,是不是应该感到汗颜、感到羞愧呢?

  “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提醒,也是告诫。华夏腾飞时,最是慰英烈。每位共产党人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弘扬英烈精神,把英烈铸就的文化精魂发扬好,把英烈追求民族复兴的遗愿完成好,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以不朽的德业功业回报英烈的付出、奋斗和牺牲。(桑林峰)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