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虚假报销屡试不爽,根在监管被“捡漏”

2018-11-23 10:56: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9000元的工钱翻10倍报销,3床大棚保温棉被翻20倍报销……这就是江苏省灌云县园艺站原站长祁明华以其“聪明才智”开辟的“赚钱”捷径。其先后11次虚假报销,套取“三新工程”项目资金共计47.453万元。(11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单位购买办公用品、请客送礼时经费不足怎么办?对极具“聪明才智”的祁明华来说,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一方面,他很好地利用了“关系”,找到与本单位有业务往来的企业老板,让其签订假合同并开具发票,进而通过虚假报销来“创收”。与此同时,报销时又玩“浮夸风”伎俩,在用工、物资等单价上“帽大一尺”,从而实现“增收”的目的。尽管用此办法“赚钱”确有成效,然而,惠农扶贫项目资金岂容“蛀虫”来“蚕食”?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祁明华自以为聪明,却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问题终究在县纪委监委开展的惠农扶贫资金专项督查中被查出,不仅自己将面临党纪国法的严惩,还让一群“助纣为虐”者跟着遭了殃。

  其实,县园艺站被查出虚开发票套取惠农扶贫项目资金问题,仅仅是巧合罢了。首先,县纪委监委开展惠农扶贫资金专项督查,针对的是全县涉及该领域资金的单位,而绝非冲着县园艺站一家而来,更不知道该单位存在套取国家资金的事情。其次,事情露马脚,源于单位自身“不走心”,肥料公司都长期处于停产状态了,而园艺站报账发票上却还显示着与其有业务往来,这不明摆着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如不是发票十分蹊跷,怎会引起调查人员的注意?第三,问题被发现,关键在于祁明华在这次“大考”中发挥有失水准。原本“小伙伴”已帮忙把问题解释的合情合理了,但他面对调查人员询问时,却因做贼心虚而慌了神、乱了心,如不是他的举动让人生疑,又咋会使得调查人员对问题深挖细查?

  11次虚假报销、套取资金47.453万元,这是两个不少、不小的数字。出现这样的问题,从主观层面看,是祁明华思想防线松懈、法纪意识淡薄所导致,但问题根源还在于对资金缺乏有效监管甚至监管缺失。若不是县纪委监委调查人员明察秋毫,可能这个事情还只是天知、地知、他们知。为什么事情过去多年到现在才被查出来?为什么问题是被纪委监委发现的,而不是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之前有对其监管过吗?如果有过监管,那么工钱、物资钱等价格“帽大一尺”咋没被发现?又怎能让其一而再、再而三得逞,甚至是屡试不爽?不可否认,虚假报销极具隐蔽性,很难被发现,但事实上只要监管方面跟上了,就不会让人轻而易举“捡漏”,以至于国家财政资金流失和群众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此案再次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法纪意识,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铁律,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同时,对有关职能部门来讲,在监管国家财政资金问题上,决不能出现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必须做到资金到了哪里、监管就要跟到哪里,只有织密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监督网”,方能避免胆大妄为者来“捡漏”。

  文/吴金鍾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虚假报销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