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核心技术越过硬越有底气

2018-11-09 11:13:00 来源:北京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战机高速掠过苍穹,突然减速,机头猛起,机身与地面呈垂直之势,仿若静止悬停在空中……近日,歼-10B战斗机在珠海航展上表演的“眼镜蛇机动”惊艳世界。许多身在现场的军迷按捺不住激动,齐声高唱《歌唱祖国》;网上网下,中国国防取得的巨大进步再一次收获无数掌声。

  这场震撼表演背后的技术,有一个很学术的名称——推力矢量。作为航空发动机的一项重要核心技术,这不仅是衡量一架战斗机机动性的重要标准,也是锻造国家航空工业的关键一环。可以说,此次歼-10B矢量发动机型完成“首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类技术的国家,也意味着中国空军离世界一流又近了一步。

  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航空工业饱受“心”病困扰久矣。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多学科集成的工程机械系统之一,航空发动机号称“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研究耗时之长,投入之巨,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受制于这颗“心”,我国尖端战机长年依靠进口,被“卡脖子”的无奈时常刺痛国人。也恰恰是这份不甘,激励着一代代航空人矢志不渝、奋斗不息。犹记2003年,“太行”发动机研制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连续出现的重大事故曾一度令所有人怀疑“研发还能不能进行下去”。为尽快攻克难关,老专家张绍基刚完成喉部肿瘤手术,就第一时间回到一线跟技术人员熬夜工作;试飞员丁三喜忍着极寒一天中完成4次试飞,直到确定座舱调温系统故障原因。正是在这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守中,“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奉献中,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发一步步推进,直到这次矢量技术出世,国之重器再次闪耀世界。这条充满艰难的来路,感人至深,也再次证明了把核心技术攥在手中的价值。

  看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浪潮风起云涌,核心技术成为发展命门。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拿来”能够省去攻坚元创新的巨大成本,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片面观念只会让国家长期陷入仰人鼻息的尴尬。正如复兴号动车组总设计师梁建英所感慨的:“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行。”这份痛彻的领悟,就来自于我们寻求技术支持时,西方挟核心技术漫天要价的狂妄,和对中国人居高临下的轻视。太多事实说明,“国之利器不可示人”,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不可能“总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这些刻骨铭心的告诫都提醒我们,唯有把饭碗捧在自己手里,腰杆才能硬气,发展才有底气。

  核心技术攻坚注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歼-10B已经可以在空中妙曼起舞,但相较于现代化战机的各项指标,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要看到,随着技术水位不断上涨,产品迭代速度加快,未来研发特别是再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注定越来越难。国家之间不可能有那么多“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在前行,别人也在狂奔。如果我们不从零开始自主创新,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永远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当此之时,我们更须以严苛眼光审视中国创新的含金量,不搞花拳绣腿,不要虚张声势,扎稳马步、苦练内功。

  前不久,华为的新手机发布引发强势围观,人头攒动的店面与同期相对门庭冷落的苹果形成鲜明对比。但当家人任正非对此却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过分夸大可能也是一种灾难”“表面上的繁荣带来自豪,也会导致懈怠”。这样永恒的危机感对于中国所有领域都是一种启示,攻克核心技术,没有窍门和近路。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勇气,持之以恒,一往无前,才能推动中国科技向更高峰迈进。(鲍南)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