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开迟到证明值得点赞
道德的价值不能止于精神层面的肯定,更需要得到来自制度、规则、社会等层面实质性的尊重与激励
11月1日一大早,河北省沧州市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上学路上捡到6元钱,她在父亲的陪伴下把钱交给了执勤交警。考虑到孩子可能因此上学迟到,当事交警给孩子写了一份证明说明情况。面对孩子的这份纯真,家长、交警、老师都选择了高度赞扬和小心呵护(11月5日《北京青年报》)。
无疑,这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生动的现实版本,很多人都为之感动,感动孩子的这份纯真,甚至引起了很多人关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网友称赞孩子有颗难能可贵公益心的同时,也对孩子父亲、交警、老师的作为大力点赞:父亲的耐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交警字美心更美,班主任的肯定与激励起了很好的价值导向作用。
同时,在不吝赞美之词的背后,又不难解读出某种稀缺。“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儿歌所传递的不只是孩子的纯真,更多还是教育孩子“不以善小而不为”,确立做人诚实、良善清晰的价值导向,“一分钱”拾金不昧,于小中见大。
然而,大善难为,为小善同样不容易。比如,同样是家长和孩子捡到6元钱,会不会都像这对父女一样作出交给警察的选择?相信在许多人眼里,这6元钱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不如儿歌时代里的一分钱,还这6元钱要花费很多成本,比如交通费、时间成本,还耽搁事,比如孩子会因此迟到误了早读,担心被老师批评,因此才有了迟到证明,其付出的代价比6元钱的有形价值要大得多。或因如此,孩子父亲起初也只是打算在业主群里问问是谁丢的钱,但孩子执意要交给警察叔叔,说是儿歌里都是这么做的。
不得不说是孩子的纯真与较真,让“为小善”显得如此纯粹。显然,这又带给人们一个冷的思考,当孩子不再天真,道德的坚守会不会被功利的理性算计所羁绊乃至动摇?事实上,不得不说这正是当下所面临苍白的现实,从公交让座的纠葛到扶不扶的纠结,小善不为、大善难为的场景时常可见。
何以会如此?其实关键的是长期以来对于道德良善的价值,都止步于溢词的褒奖,而忽视了真金白银式的呵护与涵养,正所谓“口惠而实不至”,流于了单纯的道德说教。比如,拾金不昧,我们一边在抱怨人心不古,却又一边为有偿归还失物耿耿于怀,殊不知中国古代就有“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之说。
道德的价值不能止于精神层面的肯定,更需要得到来自制度、规则、社会等层面实质性的尊重与激励。让更多“还6元钱”的行为不只是一场道德示范,还得让家长、警察和老师等相关人员,都从心里认同孩子行为的价值,愿意包容、呵护,愿意为不对称的成本买单,少一些所谓功利成本的计算,只有如此才可能让孩子感受到道德的价值,强化道德坚守的信念。推而论为,只有让行善不至于成为一种道德负担,给道德精神松绑,社会良善正义才会轻装前行。
有利于树立规矩意识
从孩子的成长角度而言,孩子的规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形成,均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需要知识灌输,更需要在社会中实践。如此,才能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规矩、法纪与道德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要事必躬亲。
总而言之,在此事件中,父亲、警察、班主任均充分履行好了自己的职责。尤其是,当事交警出具的迟到证明更值得点赞。网帖之所以走红网络,不仅仅在于小女孩的拾金不昧,更是对这位交警认真负责、助人为善的点赞。一言以蔽之,此次事件是教育孩子从善的可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