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流量不限量被下架,总忽悠咋治?

2018-10-11 10:10: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背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手机流量“不限量”套餐悄然下架。另据报道,在被工商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三大运营商内部发文明确要求,“不许在营销中使用‘不限量’的说法,相关产品也都下架被新产品替代”。 

  北京青年报发表观点:实际上,所谓的“不限量套餐”却有限量,当消费者使用的流量触及“隐形上限”时,就会被限速,甚至会被断网,连另行付费使用套餐外流量的资格也被限制剥夺。显然,“不限量套餐”是一个营销套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违背了法定告知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欺骗、误导了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相关实质权益。而今,三大运营商集体叫停“不限量套餐”,是一种整改性纠偏。不过,记者发现,一些地方的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依然未改口,开口闭口“我们这款不限量产品”,在运营商的网站、APP的个别子栏目中,“不限量”字样还健在。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消费者对运营商整改的彻底性难以放心。7月25日,中消协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电信服务类投诉1610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3%。消保组织、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等应该加强对运营商其他套路的关注,通过行政约谈、行政指导、发布消费警示、公益诉讼、案件查处、诚信惩戒、行业整改等方式,倒逼运营商增强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 

  小蒋随想:到网上搜一搜消费者和运营商在手机流量方面的纠纷乃至官司,数不胜数。仅就一个流量月末清零,双方的拉锯战就持续了很久。最后,似乎是消费者赢了,但也仅仅是,流量当月不清零,要是下月还没用完,运营商照样清零。此外,如果消费者更换套餐,此前积累的未用流量也会作废。如此看来,此前调整的“不清零”与新近整改的“不限量”,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就妙在,小字标注的“附加条款”与大力宣传的“优惠”满拧。运营商一再玩文字游戏,可谓有恃无恐!究其原因,被定为虚假广告,被点名批评,却未见行政处罚,更不会赔偿消费者半毛钱。涉嫌误导、欺诈、侵权,最后只是勒令整改,不触及运营商的皮毛,能产生多大敬畏?运营商的套路在一段时间内得逞,才是最现实的。一个套路不灵了,保不齐又换另一个套路,消费者能没有“防不胜防”的感觉吗?商家诚实守信,是一种自律,也是社会的期望。但是,某些商家就是诚信不足,耍滑头不断。对此,显然需要他律来约束。在此问题上,主管部门要积极作为,该履职的时候不能缺位,该行政处罚的时候不能含糊,才能有效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运行公平公正。司法机关面对公益诉讼或消费者有理有据的诉求,应依法裁决,让典型案件成为判例性的存在,向各方释放法治的正确导向,让心怀不轨者不敢越雷池半步。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流量不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