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博物馆,服务亦需精细化

2018-06-07 17:23: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在国际博物馆日刚刚过去、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时,中国的博物馆纷纷举办庆祝活动。在上海举办的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中,主办方公布了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揭晓了年度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在广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中,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文化遗产公开课、文化遗产主题展演等活动也将陆续展开。此外,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河南、湖北、浙江等地也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加上博物馆自身的不断努力,我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热播,也引发了更多人对博物馆的兴趣。但如何让人们将走进博物馆变为常态,我们的博物馆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目前,博物馆的功能已经发生了从重展示研究到重服务质量的转变。服务已经成为衡量博物馆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博物馆注重人们的参观感受、提供多元体验、注重打造细节。最近逛故宫博物院,看到偌大的紫禁城多了不少椅子。以前,人们逛故宫累了,有的往地上一蹲,有的往栏杆上一靠,既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影响了景区的风貌。如今,一把把座椅、贵妃靠出现在城墙旁、花园里、树荫下,供人们休憩。故宫添加椅子,背后反映了管理者思路的转变。博物馆要考虑每一个参观者的切身需求,给参观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博物馆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考验着博物馆服务。借助新方式、新手段,各地的博物馆正在探索多种形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曾经高高在上的博物馆变得更为亲切、生动。恭王府推出“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系列活动,将苗绣、亮布、蜡染等多项国家级非遗与现代服饰设计结合起来,在博物馆动态展示非遗之美。除了非遗服饰秀、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之外,恭王府还推出非遗进景区群众体验服饰秀,让人们参与和体验。北京正阳门管理处设计了“北京雨燕”卡通形象,推出京津冀博物馆教育扶贫项目——“雨燕计划”,以三地博物馆文化资源为载体,通过资源共享实施精准扶贫。这些都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培养了新的受众群体。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这其实是提出了新的命题,那就是将博物馆参观者打造成为博物馆受众,根据受众的习惯、心理等,推出更精细化的服务。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给博物馆科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智慧方案。博物馆可以根据其实际承载力、观众游览的舒适度等要素,在保护文物和开放公众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文创产品的开发、博物馆教育的开展,又让博物馆有了更多创新的手段,将博物馆文化传播得更为深远。

  “走进博物馆,就仿佛走进了历史深处。”当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近5000家,当走进博物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文化休闲的旅游选择,博物馆需要强化服务意识,从策展、教育、研究、推广、宣传、品牌等方面,深度精耕细作、全方位提升,完成与受众的深度黏合,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7日 19 版)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