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节后综合征”也是“作风病”

2018-02-24 10:38: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春节七天长假已经结束,不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小伙伴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不过不少人反映,节后第一天工作打不起精神,整个人还沉浸在春节的慵懒之中。对于这种没精打采的工作状态,不少人称之为“节后综合征”。

  何谓“节后综合征”呢?医学上给出的解释是:人们在大假(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有了医学理论的支撑,部分人心安理得地患上了“节后综合征”。工作没精神,办事效率低等问题,都因为“节后综合征” 而得到了合理化。其实,这种心态何尝不是“作风病”呢?毕竟,“节后综合征”怎么能够成为懒政怠政的借口呢?

  节后上班了,就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年。诚然,节日的放纵饮食和熬夜娱乐,确实会造成“节后综合征”,但是既然是病,那就该早早预防,早有准备。如果明知可能患上“节后综合征”还放肆自己的行为,至少可以说,这是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就算真患上了“节后综合征”,问题也在于自己不懂得克制和自律。换言之,“节后综合征”是自己“作”出来的,那么,就该自己为之付出代价,而不该转嫁到工作之上。因此,以“节后综合征”为工作不在状态辩解,其实是在混淆是非,颠倒主次,错误归因。

  不过,就现实而言,“节后综合征”也并非全是节日不知约束造成的,节后工作的断档也是重要的因素。新年第一天上班,诸多工作没有安排计划,分工落实也没有具体到人,于是一些人即便到了工作单位,也是无所事事。既然没事可做,当然不少人也就不自觉给自己再次开启了“节日模式”,懒散无为便成为了近段时间的工作常态。所以,要想治理公职人员的“节后综合征”,除了他们自己要在节日期间学会自律,领导干部还应该提前谋划好来年的工作,细化工作安排,让每一个职工到岗第一天,就有事可做。用看得见的工作倒逼公职人员“收假收心”,不仅是一门管理艺术,也是纾解“节后综合征”的良药。

  公职人员节后上班出现“节后综合征”的现象,虽然于情而言可以理解,但是于理而言,却不可原谅。“节后综合征”暴露出,部分公职人员在节日期间自律意识还不强,存在“休假理念”的偏差,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严不够实。同时,也折射出一些机关部门,对于节后的工作缺乏统筹安排,未能做到未雨绸缪。“节后综合征”中潜藏着“作风病”,对此,不管是公职人员个人,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都千万不可不闻不问,相反,必须立行立改。

  文/沈道远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公职人员节日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