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方法论推进伟大事业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社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面对新形势,如何才能继续劈波斩浪,把握前进正确方向,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这一科学方法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思考问题必须在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三个结合”上下功夫。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认清趋势,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推动创新,在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中把握大局,这既符合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智慧。
历史和现实结合。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未来是现实的发展。不懂得历史发展规律,就无法开辟未来,无法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借鉴历史,首先要学会从中国历史与中国现实的结合中看问题。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积淀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借鉴。其次要学会从世界历史与中国现实的结合中看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最后要学会从党的历史与当前现实工作的结合中看问题。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发展历程,能够为我们做好当前工作提供丰富经验和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逻辑,观察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实际,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把握未来,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前进。
理论和实践结合。没有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往往是盲目的,没有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往往是空洞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同时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和趋势可循的,科学理论可以给我们正确指导,使我们的工作符合客观规律。如果脱离了实际,就可能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如果忽视了理论,就可能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而且创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以指导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
国内和国际结合。国际社会是一个国家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不同国家的活动又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变化。把国内和国际结合起来,是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只有善于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掌握国内国际两类规则,才能掌握国家发展主动权。改革开放激发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活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越是视野开阔的国家和民族越能获得发展的先机。我国只有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才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要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历史已经证明,闭关锁国、自我封闭只会窒息社会活力,但在开放中不顾自己国情、放弃自己传统同样是没有出路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继续根据中国实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还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在切实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不坚持实事求是、不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历史方位的把握就会失准、失误。当前,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首先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把握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有从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才能更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就要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天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的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向何处去?首先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奋斗目标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当在深入理解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必须充分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正是这些历史性变革和重大成就使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在看到成绩和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社会越发展,其系统就越复杂。在现代高度复杂的社会条件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性紊乱”或“结构性危机”。黑天鹅、灰犀牛往往就隐藏在高歌猛进的征程中。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但我们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工作中,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注重进行宏观思考,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还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就是要思考全局问题、长远问题、战略问题,强调局部服从全局、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战术服从战略。
从大局出发要求在思想认识上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只有认清这个主题,只有具备这种大局观,我们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本质,真正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我们要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前,我们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大局出发必须着力做好的工作。
从大局出发要求在工作方法上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根本上都要靠发展。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解决好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1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