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服务好残障学生是高校的必修课

2017-08-25 14:10:00 来源:广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据央广网报道,不久前东北师范大学盲人新生王宠被学校告知不能住学生宿舍,而要在校外租房,引起争议。近日东北师范大学表示,将全额补贴其在校外租房的费用。

  无独有偶, “带母上清华”的甘肃残疾学生魏祥近日也来到清华大学报到。学校把学生公寓开辟成套间宿舍,为魏祥和母亲提供住所。在历经波折后,两位残障学生如愿入学,不仅温暖人心,更让更多残障学子看到了人生出彩的希望。

  不过,即便迈过入学关,可能更大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比如王宠家人曾向学校提出,为王宠配备导盲犬、助残车、专门工作人员等要求,学校暂时无法满足。此外,学习上也有很大难题,目前没有专门的盲文高校教材,东北师范大学表示只能为其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尽可能地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但各项设施短板显而易见,残障学生无障碍地如普通学生一样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生活,还需各方共同推进。

  近年来,残障学生上大学的门槛不断降低。比如2014年高考前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有盲人参加考试时,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这些进步,值得肯定。但入学之后呢?对残障学生而言,高校普遍存在硬件缺失、准备不足的问题,不仅在东北师大存在,而是一个普遍问题。在未来越来越多残疾人有望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情况下,给高校出了一道必答题——我们的高校,该如何迎接残障学生?

  眼下,很多高校的无障碍化程度还远不能满足残障学生需要,别说学习了,连日常生活都存在困难甚至安全隐患。此外,缺专门教材、教具,更相当普遍。要让高等教育为残障学生的人生出彩助一臂之力,高校首先要在理念上打开大门欢迎残障学生,其次也要有条件服务好他们。既要有态度,更要有条件,缺一不可。国外一位申请哈佛大学的残障学生曾在面试中对校方大胆反问,“你们会不会觉得哈佛培养出历史上第一个聋盲律师,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最终,哈佛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当然,哈佛有底气这样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哈佛就进行了校园无障碍改造,为了不损害地面上的历史建筑,不惜将整个校园的地下打通、装上电梯,让轮椅学生可以自由去往不同建筑和楼层。与之相比,我国的高校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论是无障碍改造,还是为残障人士提供各种生活学习的辅助设施,都需要大笔开支。有人问,为少数残障人士做这样的改造是否值得?必须从两个层面来厘清这个问题。其一,从理念上而言,保障残障人士的各项权利,既事关社会公平,更是被写入法律的责任和义务。其二,我国残障人士总数超过8000万人,不到20人中就有1位。这一群体绝不是“个别”,而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为王宠、魏祥们做无障碍改造,哪怕现在只服务少数几个学生,但未来一定是保障更多残障学生上大学的必备条件。反之,越认为“不值”,就越缺少投入,也就越会限制残障学生的求学希望,导致恶性循环。关爱残障人士,不仅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而是要砸下真金白银的。这不是一个“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的确,以当下很多高校的硬件设施水平,对残障学生并不算“友好”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从王宠、魏祥上大学的故事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高校无障碍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看到了改变的希望。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永远不晚。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