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期末考试不排名 有那么难吗?

2017-06-26 10:00:00 来源:广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眼下,又到了各大中小学期末考试的时候。考完试排不排名、孩子排名多少成为很多家长关注的焦点。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要求教师禁止在班级公告栏、家长微信群、班级QQ群及其他方式公布义务教育段学生的成绩及排名。

  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公开排名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无论是《义务教育法》还是教育部的三令五申,都让很多学校改变了以往公开排名的做法。比如在上海,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淡化具体分数,以A、B、C、D等方式来评价,相关评价等级也不会公开。而广州等城市,当地教育部门也对公开排名早有禁令。应给这样的变化点赞,对莘莘学子而言,少了公开排名的压力,是减负的第一步,也是迈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

  但这样的好事,要彻底落实却相当困难。常常有的学校和老师,通过各种曲线方式进行公开排名。比如在较为私密的家长微信群里公布全班成绩,或者只公布各科成绩,加总分并排名的工作自有家长代劳;或有的学校公布各个分数段的人数,不过分数段竟然精确到一分两分,这样的分数段也与公开排名无异了。甚至有的家长也认为,不公开排名怎么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于是成绩出来第一件事就是互相打听成绩——学校不排家长自己排!有的老师也很矛盾,老师待遇和成绩排名紧密挂钩,学校嘴上说不排,发工资时还是拿成绩当硬标准。

  实际上,家长和老师的顾虑并非不可理喻。应当看到,教育系统是一盘大棋,义务教育考试不进行公开排名,只是一个局部的改革突破。反对者的想法很简单:“现在不排名,将来中考、高考都要排名,一开始就让孩子适应压力有啥不好?”的确,在很多关口仍然依靠分数选才的现实情况下,孤立地禁止公开排名恐怕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那么,是不是就没法改了?当然不是。在承认教育选拔很难跳脱择优录取的基本逻辑下,其实对“优”的标准大有文章可做,当“优”并不直接体现在分数上,学校和家长便自然不会把分数看得过重,也自然而然失去了公开排名、加大压力的动力了。

  比如在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公办学校中,成绩被视为个人隐私,基本上没有评分而只有等级,而且等级也是只有个人知晓而不会公开的。为啥人家的父母不太着急?因为他们的高考并不是全看分数。分数只在录取评价中占一部分而已,更多地要看学生的特长和综合素质,老师和校长的评语也非常重要。换言之,也许你学习成绩不够拔尖,但你的足球踢得好、在社会公益方面不遗余力、有很多发明创造、电脑编程能力超强等,都有可能被好学校录取。而且虽然各所大学和专业也有排名,但相互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并不大,学生自然不必对成绩高低过分执着。可见,不公开排名的举措能否发挥作用,有赖于其它配套改革是否到位,教育体系的整体取向是不是脱离了唯分数论。

  教育体系就像一个包含着无数齿轮的机器,转动不排名这一小齿轮之所以不易,就是因为它受到更大齿轮的牵制。要让不公开排名被所有人发自内心认可,就要通盘考虑,以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教学、选拔、课程、教师评价等各个方面,均衡教育资源、改革中高考评价标准尤其是重中之重。当然,公众依然乐见从排名这样一个小切口,来推动教育改革这部大机器。只不过,要让这部机器真正高速运转起来,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