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听下来,一“痛”一“爽”感受强
李克强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说新意迭出,真不是套话。
形式上就先声夺人,二维码首次登上报告首页,不但能扫出报告全文,还跟着跳出H5页面,对报告涉及的主要指标进行直观解读。总理在身体力行,实现他在去年两会记者会上的承诺,“政务公开要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
报告听下来,除了言出必行,践诺绝不含糊,还有一“痛”一“爽”两个突出感受:
——“痛”是本届政府咬牙关、度难关,收获的成绩单极其“不容易”;
——“爽”,是给百姓奉送了沉甸甸、鲜活活的“大礼包”,全是实惠的干货,人们都能喜孜孜分享改革成果。
世界最关注中国的焦点之一,自然是经济形势。去年总理记者会,新华社记者问了一个尖锐问题:中国经济一路下滑,会否击穿6.5%这条线,影响自身全面发展甚至拖累世界经济?当时总理说: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最让人过瘾的一句话是——“我们要用减政府的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一年之后,“痛”果不其然,“爽”也如期而至。
现在,总理用实实在在、“很不容易”的数字,再次结结实实地回答了记者之问: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挑战突发多发;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GDP增速6.5%这条线不仅没有击穿,中国非但没有拖累世界经济,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这个成绩,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还超过30%!
总理说了,经济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更为难得。报告不玩虚的,一律用数据说话:城镇登记失业率4.02%,多年最低,此处真应有掌声啊,“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工业企业利润从上年负增长到年底增速达8.5%;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加上个体工商户,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农村危房改造;出境游超过1.2亿人次……
总理不断用“很不寻常”、“很不容易”、“十分不易”、“难得”这样的字眼,听着让人颇为感慨。
那么,用什么战胜“挑战”与“压力”?才能办好“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大事?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宏观调控,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依靠改革创新稳增长。还推出了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比如“放、管、服”。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醒目且坚定的表达,同时也是面对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放”、“管”、“活”是条明晰的逻辑线。是总理实践当初承诺政府减自己的权,国务院及各部委忍受壮士断腕的痛楚,带头“革自己的命”换来的。比如下面这段话看似平易,实则背后都有惊心之举: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指定地方的审批项目。
习近平曾对深圳市民说:你们过得好,我就高兴。这是人民代表的朴素表达。今天,百姓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不断收获了能让未来小日子过得更好的一连串惊喜。而李克强还亲自在报告里加上“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份报告送出的民生“大礼包”,迅速被媒体敏感捕捉并推送: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30万上调到50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网速提速降费,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总之,报告传递的,是政府“痛”下决心改革让百姓“爽”的感觉,就冲这点,便值得点赞。
- 务实报告放飞民生新希望2013-03-05
- 发展,在奔跑中调整呼吸2013-03-07
- 寻找回应民生的新路径2013-03-07
- 光明日报:把慕课打造成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金课”2019-04-04
-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把春天的期待化成一年的行动2019-03-15
- 人民日报钟声:持续为世界经济增添强劲动力2019-03-08
- 政府工作报告“减”与“增”的艺术2019-03-06
- 从这份“来之不易”中读懂信心2019-03-07
- 重在实干,政府工作报告才赢得掌声2017-03-09
- 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何以赢得热烈掌声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