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不养懒汉,要让“懒汉”先“脱懒”

2017-01-13 09:36:0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李洪磊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时刻,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浮上水面,成为阻碍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的“硬骨头”。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中的“养懒汉”现象,就是一个值得警醒的例子。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从新华社记者的一线观察来看,扶贫“养懒汉”的问题确实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亟须拿出实招硬招,花大力气解决。

  避免“养懒汉”现象,靶向是要找准病灶,开出精准药方。正如新华社记者从采访中所体悟到的,“没有扶不起的群众,只有不对路的法子”。做好精准扶贫,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走好调研路,逐一分析“懒因”,根据当地实际,为相关贫困户量身打造脱贫计划,才能药到病除,有效解决“懒汉”问题。

  广东肇庆市怀集县莲社村驻村扶贫干部沈海鸿就曾说,“咱不能盲目跟风、‘霸王硬上弓’,否则就不是扶贫而是造孽。”他在莲社村采取了脱贫一户一法,莲社村每个贫困户的脱贫意愿都经过他们的签字确认——陈标新想养蜈蚣,老沈就为他联系专家;陈况新想养猪,老沈就帮他联系猪场,陪他一起去镇里看猪苗;陈棣珍想明年多种几亩水稻,老沈就核算资金为他买了微耕机和200只鸭子。在这样的“精准”措施面前,贫困户就没有“懒”的理由,没有不想脱贫的道理。

  避免“养懒汉”现象,根本是要打开贫困户的心结,培养志与智等内生动力。破解“懒汉”问题,属于扶贫中的“扶志”层面上的,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摒弃“速效”思想,要有极强的耐心,要立下愚公志,坚定滴水穿石的信念,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才能为解决“懒汉”问题培育深厚土壤。

  在海南琼中县岭门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黄海军就说:“我的办法就是先迈进贫困户的门槛,再住进贫困户的心坎。”为了让“酒鬼”王成安发展生产,他给他打比方、算细账,为他办贷款,再一起去选羊,羊下崽了他拍手高兴,羊生病了他找来兽医。村民说,黄海军对王成安的用心超过了自己家人,才让王成安成功“脱懒”。

  不“养懒汉”,但不是不管“懒汉”。就像一些基层干部所说的,有没有真“扶不起来”的?有,但这种人毕竟是极少数的。大多数“懒汉”,还是希望向好向上的。脱贫攻坚,越往后越难,一些“懒汉”现象,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战斗在扶贫第一线党员干部的非凡价值,恰恰就是想方设法把脱贫路上的这部分“懒汉”管起来,以百倍的耐心、细心,以切合实际的科学方法,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这些“懒汉”变勤“脱懒”,一个不落地共奔小康。其实,这更检验干部的作风成色和担当精神。

责任编辑:方媛媛
新闻关键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