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应急管理要多一些“节奏感”
前些天西安市晚上10点多突然通知第二天汽车尾号限行,市民的意见很大,讥讽为“半夜鸡叫”。而石家庄这回看起来更“过分”:11月30日晚上10时许,石家庄教育局在官网称,因市政府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Ⅰ级)应急响应,中小学校、幼儿园停课。但四个小时后,也就是凌晨2点多钟,官网消息又改成了正常上课,停止一切户外活动,12月1日有报纸头版头条还是“停课”的报道。此举令很多石家庄市民哭笑不得,不少网友认为夕令朝改,太不严肃。
因为重度雾霾需要限行、停课,确实是一个“看天说话”的事儿,要随时根据气象指数,调整应急响应等级,从而出台相应的城市管理政策——这一连串的应急动作做完,可能真就说不定是白天还是夜晚。但管理部门也应该意识到,这种频繁的应急响应,其实很容易突破城市管理的一大忌讳:治大“城”如烹小鲜,几百万人的事儿呢,政策措施变化太快,市民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这一波刚知道,那一波又袭来,容易搞得信息混乱,措手不及,莫衷一是。
都说今天是信息时代,好像说家家户户都有手机,大家获取资讯的路径更加便利了。但对于直接影响到市民衣食住行行为的政策来说,我们不能假定所有市民半夜都在刷手机看消息,更不能假定所有市民早上眼一睁开就要看信息,研究一下今天需不需要送孩子上学,然后再起床出门上班。所以,不能说我职能部门有个微信公众号,你们都来关注我吧,随时随地我给你推送信息就好了——我们不能也不该给市民造成这样的紧张感,时时刻刻都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搞得情绪都很焦虑。
城市管理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给市民输送确定性,减少波动感。即便在雾霾天这种必须小周期循环调整的问题上,也得努力给市民留下足够的反馈时间,还是要有意识地加强一下政策的连贯性,把握时间节点,增加一些信息传播的时间,尤其不能“半夜鸡叫”。比如说,关于限行或者不限行,关于停止户外活动还是干脆停课,可以将时间维度略微拉长一点。第二天要实行的政策,最起码也要在前一天下班之前,通过各路媒体发布出去。否则,不到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不要擅自“折腾”。
在具体管理上,也应该增加一些系统性思维,不能锯箭疗法,各管一段。现在很多城市关于大气污染的城市管理,分别涉及环保局、大气办、应急办,政府办、交警队、教育局,以及其他一些林林总总的部门。有提供数据的,有提供分析的,有提供宏观要求的,有具体推出政策并执行的。大家分工不同,但不能各自为政,信息流转、决策拍板,都没了时间概念,丢了节奏感,等到具体影响市民出行的政策出来时,已经到了半夜;而要做一次政策修订时,已经到了后半夜。
老百姓的小日子,是不喜欢被反复多变的政策来“折腾”的。把政策发布了,不等于就把自己的事儿做完了。现在城市管理,都强调系统性思维,要对政策效果和结果负责。应对雾霾天,在北方很多城市,都是冬天里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总要在主要职能部门的统筹下,协调安排各个阶段的工作,政策出台、措施收回,都有章有序,绝不凌乱。只有这种政策节奏感出来了,各种确定性的政策发布“惯例”形成了,大家才能多一些积极心态,认同这种“看天多变”的应急管理。少一些关于“朝令夕改”的抱怨,多一些理解和参与。
- 雾霾袭城,别只火了防毒面具2013-01-14
- 霾散去,围观者请留下2013-01-17
- 治雾霾别指望天天刮风 要敢牺牲发展速度2013-01-19
- 曹和平:治雾霾不能只靠环保部门2013-01-28
- 治雾霾还需“超常”手段2013-01-29
- 治理雾霾,需要告别“口头环保”2013-01-31
- 不想被“霾葬”?那就从“小”做起2013-02-01
- 从“稻草人”到“行动者”2013-03-28
- 将雾霾纳入气象灾害违法2016-12-16
- 治理雾霾要打一场全民持久战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