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科技成果不该老养在深闺

2016-07-12 10:56:00 来源:长沙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五星级酒店,大家见多了,但对于“五星级猪”,很多人恐怕是第一次听说。据《长沙晚报》昨日报道,在宁乡有一家明星企业——湖南赛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它建成了全球第二家,亚洲首家医用级(DPF)供体猪培育中心。这家中心的“五星级猪”,可以为人体提供一些器官移植。目前,在胰岛细胞移植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位患者因此基本恢复了胰岛功能。

  据统计,2013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为1.14亿人,现在还没有办法能根治这一病症。如果新闻里这家企业的技术能获得成功,那么它在造福广大患者的同时,也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此一来,患者、科研工作者、企业都会从中受益。而这,也正是一些科学研究修成正果的主要标志。

  以前,我们总是强调科研要甘心清贫,鼓励坐冷板凳的坚守。这当然没错,科研确实需要有一颗不为外物所动的心,这样才能静心研究。但同时,也应该考虑科研成果怎样才能更好地转化,造福人类。这是事物的两面,缺一不可。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论文大国,但科研成果转化率却并不理想,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第18位,与一些发达国家有差距。由此看来,现在或许更需要改变一些科研成果“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局面。

  当然,这不是要求所有科研人员都下海经商。他们的主业是科研,至于资金筹备、产品设计、市场调研则应该交给企业。技术掌控方向,资金提供动能,这艘船才驶得起来。由此重新审视这条新闻,就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资本注入后,中南大学教授的研究进展加快;技术成熟了,则带给资本丰厚的回报。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资本和技术达成双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作为生产力,它最好的体现方式应该是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猪不仅可以吃,而且可以帮助大家治病,以前老百姓哪儿会想到这些?而作为站在更高层面研究问题的专家,既然掌握了这门技术,就应该有一个觉悟,让更多人能从自己的研究中获益。这既能满足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又能增加自身收入,改变科研的处境,何乐而不为呢?(庹新岗)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