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最精准的帮扶是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家

2016-03-28 17:17: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今年春节期间的最热话题,当属各种身份的游子,对当下乡村图景的描述和感慨。而在所有被描述的图景中,其实都隐含着一个在春节期间变得不太醒目的细节,那就是和老人一起被留在乡村的儿童。这些被称作留守儿童的孩子们,大多生活在没有爸爸妈妈的残缺家庭中,与他们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留守在日渐凋敝的乡村。他们大多可以吃饱穿暖,也大多可以顺利长大,但缺少温暖也缺少管束的童年,究竟会在他们心里留下些什么?在可以量化的就学率、升学率、就业率、犯罪率之外,童年留守经历留下的阴影,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人格健康和与社会的和谐相处,都是急需弄清、回答的重大课题。

  但多年来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始终限于民间机构的零星研究,或新闻媒体对于留守儿童失踪、被虐等非常事件的报道。甚至全国留守儿童的具体数量,也仅限于来自不同机构、不同口径的估算,具体数字则从6000万到1亿不等。虽然不管哪个数字都足够庞大,但数千万的差距,其应对之策毕竟不同,于是,摸清留守儿童的准确数量,就成为下一步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天津大学举办的一场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讨会上,民政部有关官员透露,民政部已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决定今年首次开展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从而实现精准帮扶。

  摸底尚未开始,准确数字究竟是多少也很难预估。即使按低限的6000万计,下一步的所谓“精准帮扶”,也必将是一项重要的挑战。按照此前各种研究、报道呈现的现象,留守儿童首先面临的是显性的伤害,如缺少父母管束带来的学业荒疏、行为失范,少数孩子还可能受到殴打、性侵,乃至失踪或非正常死亡等等。即使面对这些显性伤害,要做到“精准”且有效地帮到孩子,已经非常困难。至于那些非显在的隐性伤害,如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带来的情感伤害,缺少安全感带来的性格缺陷等等,就更是家庭之外的力量很难介入,更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对留守儿童最精准的帮扶,就是还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家。换言之,解决留守儿童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乃至最终消灭留守儿童。即如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的:通过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引导扶持返乡创业就业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

  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的出现,固然与我国特定的发展阶段相关,但从本质上说,选择让孩子在老家留守,对于千千万万个打工者而言,都是一个反亲情、反自然的被迫选择。只要外部环境稍有宽松,那些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水平而进城打工的家长们,自然会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以便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和正常的成长环境,也可以真正完成整个家庭的城市化。从以往部分城市的经验来看,即使大城市暂时不能为打工者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但只要政策稍有松动,各种打工子弟幼儿园、打工子弟学校就会自发产生。打工者们宁愿以自己付费、自我服务的方式,也要为自己的孩子在城市创造求学、生存的机会,可见让子女“随迁”才是他们的本意,而选择让孩子留守,其实是多么无奈而艰难的选择。

  可见“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在打工者一端有着足够的动力,而真正的关键因素,则在于中央的决策,如何落实为各个地方政府的具体政策。真正的城市化,最终一定是人的城市化,具体说就是让数以亿计的农民,都能拖家带口地进城安家。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也会遇到来自各个方向的阻力。但不实现这一步,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就是空话,留守儿童的难题也就无解。(张天蔚)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