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改革如何才能避免一放就乱
常 峰
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后,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呢?事实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也曾一度放开药品价格,但随后出现了价格飞涨,政府部门不得不恢复对药品价格的管制。那么,此次会不会蹈其覆辙?对于可能存在的“一放就乱”风险,又该如何避免?
今时不同往昔,此次药价改革在体制环境和改革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先天具备避免一放就乱的条件。首先,药品价格管理面临的体制环境已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保证此次药价改革做到“今不同弊”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前药价放开时,我国医药卫生市场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缺医少药状态,没有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且医保体系不健全,也没有药品采购制度发挥限价的作用;如今药品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基本医疗保障也较为完善,药品采购制度也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同时,此次药品价格改革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坚持放管结合,政府会通过强化对医药费用和价格行为的综合监管来实现对药价的间接管理,确保药品市场总体稳定。
虽然此次药品价格改革已经占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为避免药品价格出现“一放就乱”现象做好了规划设计,但是,仍然需要积极落实监管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药品价格、质量以及市场混乱等问题,需要细化、落实涉及采购、医保、医疗和价格行为监管的各项措施。
首先,需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强化药品价格行为监管,有效处理可能出现的价格异常波动。强化价格行为的监督,政府部门之间必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以加强责任意识。而且,需要做好药品价格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尤其是药品价格监测目录的遴选与动态调整机制、价格异常变动识别及异常预警的处置机制的研究与建立。此外,政府部门之间要加快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通过药品价格异常识别与成本/价格专项调查,及时发现价格欺诈、价格联盟等违法行为并进行界定和处置,切实维护药品市场良性运作的法治环境。
其次,要加强药品质量的全过程监管,避免药品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药品市场中仍存在着同通用名药品之间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药品的质量差别较大,原研药和仿制药品之间的疗效差异显著。为此,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必须严格推进并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对处于不同质量层次的药品进行有效区分,以质论价,防止药品市场出现逆向淘汰。
再次,要完善药品采购及医保控费机制,并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以此来积极引导药品市场价格的形成,维护药品市场的整体稳定。在药品采购机制实施过程中,不能脱离数量、质量谈价格,要正确处理好药品质量、采购量与价格的关系,并根据药品特性和市场竞争对药品进行分类并分别设计采购模式。强化医保控费机制,需要设计适宜的医保支付标准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同时还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而且,尤其要做好医保与招标采购政策之间的衔接配合,让招标价、医保支付标准起到对市场价格“引流”的作用,防止市场出现乱象。
最后,就是要积极推进医疗领域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药价改革提供后续助力。在“以药养医”机制仍未破除的状态下,由于经济利益的推动,医院和医生仍具有偏向高价药的倾向,不利于有效降低药价、减轻患者负担。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能够为药价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
药品价格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要以史为鉴,从多角度、多层面做好相关的配套措施,才能避免陷入“一放就乱”的怪圈,实现改革目标。(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