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新华网评:愿“瓜农之死”成城管暴力执法终点

2013-07-21 16:41: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张玉胜

  湖南临武县近日一瓜农在与城管争执中倒地身亡,再次引发人们对“城管到底干什么”、“暴力执法何时休”的再度追问。

  应该说,随着近年来对此类事件的围观和反思,人们对城管与小贩的矛盾纠结与职业苦衷,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许多地方也曾为改变城管形象进行过有益的探索,但“猫鼠争斗”的悲剧依旧不时重演。如何能缚住城管暴力执法的权力野性,看来还需治本之策。

  纵观近年来一些地方城管实施的“眼神执法”、“温柔执法”、“举牌执法”等执法创意,尽管不无拉近距离、规避暴力的良苦用心,但终究不过是自我抑制的态度收敛,并未触及“城管是什么”、“城管为什么”的问题实质。没有科学准确的职责定位和权力规范,便不可能有文明温馨的从业心态和恰如其分的执法行为。“为谁执法”的问题不解决,强装的“笑脸”也势必难以长久。

  诚然,“城管是干什么的”的话题早已老生常谈,但透过暴力执法的屡禁不止,这个疑问并未得到真正的破题。“查占道”、“管小贩”的浅层化解读仍是人们对其职责的习惯性认知。正是“为民”执法和“服务”商贩的理念缺失,才导致其权力匪化和职责扭曲。

  透过一些城管暴力执法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其骨子里畸形的执法思维:一是唯我独尊的“管理”理念。“不‘管’不‘理’”的认知心态让城管养成了居高临下的傲慢作风。一旦权威受到挑战,暴力便成必然。二是只为“官”瞻的执法理念。也许,只有在“管理就是服务”的语境下,对上负责和为民服务一致性的权力本质才会凸显。但时下的城管执法往往不纯粹是基于秩序的井然,而是主要是取悦于领导的“官”瞻考量。只为表面规范而不念小贩艰难遂成为矛盾冲突的诱因。

  人们期待这起事件真相还原和责任查究的公正处理,更呼唤对暴力执法根源的痛彻反思。也许,只有将“服务”的理念真正引入城管,并辅以常态化的制度践行,城管的匪气才会有所收敛,其与小贩的猫鼠关系才会得以改观。但愿“瓜农之死”的悲剧,能够成为城管暴力执法的终点。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