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安倍图谋“围堵中国”不会得逞

2013-06-13 18:19: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新华国际时评)安倍图谋“围堵中国”不会得逞

  记者吴黎明

  安倍晋三就任日本首相近半年来,频繁展开针对中国的外交活动,图谋构筑“制华包围圈”。一方面,安倍及其阁僚频频出访,走访了中国周边近30个国家;另一方面,东京也没忘“请进来”,前后邀请印度、缅甸等10多个国家领导人访日。

  在钓鱼岛问题持续发酵之际,不少国际媒体认为安倍这些外交动作是图谋拉拢一些国家对抗、围堵、牵制中国,在为自己减压的同时,重新确立日本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不过,“价值观外交”也好,构建“自由与繁荣之弧”也好,打造“安全保障菱形圈”也罢,安倍图谋“围堵”中国注定是白费心思。

  早在2006年,安倍政权就抛出“自由繁荣之弧”的价值观外交路线。而今,安倍重拾当年的外交概念,把拉拢美国及中国周边国家“遏制中国”作为其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

  安倍去年年底上台后,很快抛出所谓“战略外交”“价值观外交”和“积极主动外交”三原则。安倍的外交三原则不外乎是重弹冷战思维的老调,打意识形态之牌,外加经济利益笼络一些国家,把矛头对准中国。从实际行动看,安倍政权确实费了一番心思。

  从地域上看,安倍着眼于中国周边,特别是东南亚。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与安倍本人先后访问与中国有传统友好关系的缅甸,试图“掺沙子”,而且同时还不忘祭拜当年被当地军民和中国远征军击毙的日本侵略军的墓地。安倍及其阁僚几乎访遍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试图打造所谓的“安全保障菱形圈”,并强化与菲律宾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

  从方式上看,在突出经贸的同时,东京更在意政治、安全方面。经济上通过减免债务、增加援助、增加投资等“甜头”,挤压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和空间;政治上联合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同中国有领海或领土之争的国家,博取同情和支持,打造所谓的“统一战线”。

  为此,安倍不惜大把撒钱,大造声势,表面上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根本上看,安倍“围堵”中国的图谋不会得逞。

  从经济上说,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不是日本一厢情愿就能翻得了盘的。拿东盟来说,日本虽是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中国才是东盟贸易伙伴中的“老大”。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双边贸易与投资激增,2012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4000亿美元,双向投资已达1000亿美元,人员交往1500万人次。难怪连路透社都评论说,东南亚国家在与安倍打交道时都会掂量掂量,“避免激怒中国”。

  在安全问题上,中国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当年饱尝日本侵略之苦,人们对日本军国主义始终抱有戒心。更何况,安倍不肯对侵略历史进行反省,反而倒打一耙,妄图挑战战后秩序,从长远看必不得人心。《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认为,安倍的一系列举措带有危险的历史修正主义色彩,加剧了整个东亚地区的仇恨情绪。

  拿日本“重点经营”的缅甸来说,吴登盛总统不久前在三亚表示,缅方珍视缅中传统胞波友谊和睦邻友好关系。缅方致力于国家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希望继续得到中方支持,欢迎中国公司继续参与缅甸经济建设。澳大利亚外长卡尔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晤时明确提出,澳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持立场。

  尽管东南亚个别国家因觊觎南海上中国的一些岛屿,暂时会与日本沆瀣一气,但从大局看,大多数东南亚国家还是认同在《南海共同宣言》的框架下通过双边协商解决分歧,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公开支持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不是1894年甲午海战时积贫积弱的中国,也不再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一盘散沙的中国。当今的中国,经济、军力、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岂是日本靠拉拢能“围堵”得了的?谈“围堵中国”,日本自不量力。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