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灾区的志愿者:不为名利只为爱
新华网南京4月25日电(记者 朱旭东)芦山地震,八方来援,熟悉的陌生的、远的近的、有组织或自发的。在解放军官兵、武警消防战士、白衣天使们忙忙碌碌的身影后面,有一支更为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见缝插针、拾遗补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不仅温暖了灾区民众的心,也湿润了更多民众的眼睛。
女教师廖智来了。她原是绵竹汉旺镇的一名舞蹈老师,汶川地震中,她失去了婆婆和女儿,失去了双腿。但灾难并没有击垮她,她戴着假肢依旧舞蹈。芦山地震后,她奔赴抢险救灾一线当起了志愿者,戴着假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
“最美英雄”汪策来了。汶川地震时,她就为灾区护送了两卡车物资,并多次进入灾区参与慰问救援行动。这一次,她又随队运送物资前往芦山灾区,不幸遭遇飞石而罹难。她留给父母的最后一句话,是出发前在电话里说的“我要去灾区当志愿者”。
陈光标来了。尽管他是一位颇受争议的慈善人物,但汶川地震时他能迅速决策奔赴灾区,并带来了灾区当时急需的重型救援设备,为救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许,做什么样的慈善,他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或许不被别人理解和接受,但汶川地震的彼时彼刻与芦山地震的此时此刻,他又一次获得了理解。
李承鹏悄悄地来了。这位以自己的方式行善的公众人物,“忍辱负重地”选择“靠边走、不占道”。微博中他说:“我们从不抢占车道,步行也尽量靠边。为不添乱深夜用手抱、用三轮、用摩托把八车物资运过关卡,再找合法车运送。”他是一个固执的人,更是一个可爱的志愿者。
远在新疆的乞丐也“来”了。他在乌鲁木齐捐出了乞讨两个月所得1003元,“以前都是别人帮我,这次我也帮一下别人,为家乡人做点事。”这一幕,同样发生在汶川地震期间,在南京乞讨为生的徐超,因慷慨捐款被称为义丐。
灾难面前,中国人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那一腔热忱,烫烫地暖在每个人心头。
这世界本不缺爱,缺少的是表达爱的舞台和机会。平日里,人们都戴着面具,不知道别人心里有什么小九九。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奉献自己的爱心。不用问他们姓甚名谁,没必要知道他们来自何方,灾区的志愿者们,就如那漫山的无名小花,用爱点亮一片片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