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白白“借车”,其后必有交易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八项规定”出台后,“三公消费”被有效遏制,但“向企业借车”的现象仍时有曝光。官员“借车”是公车腐败“暗度陈仓”,应严查“借车”背后的利益交换。“向企业借车”现象由来已久,中纪委日前通报6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官员“借车”,“借用人”不付租金,“出借人”不但要提供专职司机,还要负担车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看似“亏本买卖”,实际隐含的是利益交换。“无利不起早”,商人绝不做亏本的买卖。企业之所以愿意“白借”给官员,无非是官员掌握公权力和拥有行政资源。企业或慑于地方官员的威权,不敢不从; 或为了傍上官员,在审批项目、污染排放、税收政策等方面谋取更大的利益。
官员借车,借的往往是公款难以购买的豪车,无非是为掩人耳目、逃避监督,换一种形式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俗话说“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短”,当企业有违规行为、审批项目时,这些官员必难保持公正和中立。“向企业借车”只是官商勾结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前,大吃大喝找企业买单、买私人用品找企业“报账”的现象不在少数,事实上也是一种索贿行为。官员“借车”,混淆了公私概念,让官和商结成利益共同体,掠夺的是社会财富,损害的是公共利益。
斩断官员“借车”之手,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既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备,也包括科学、有效的制度执行,以及公开、透明、可监督的执行过程。需要通过政府职能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管制等事项,减小官员利用权力寻租的空间。新华社记者李斌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