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映射中国之变
记者傅云威
世界经济舞台风云变幻,中国经济角色拾阶而上。在刚刚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中,这一点清晰显现。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伙伴关系把金砖各国紧密联系起来,下大气力推进经贸、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往来等领域合作,朝着一体化大市场、多层次大流通、陆海空大联通、文化大交流的目标前进。”
“这表明今天的中国不仅要办好自己的事,还要办好与别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事,反映了世界之变背景下的中国之变,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更具世界意义的经济大国,”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这样解读。
中国全球经济角色的变化,来源于内外因素。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经济经历去杠杆化过程,需求萎缩,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新兴经济体出口受阻,增长减速,面临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在新现实下,中国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互有所需,经济利益交集扩大,发展战略契合度增加,深化合作的时机逐渐成熟。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内部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发展模式转变、产业层次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全球溢出效应日益明显,加速向新兴经济体注入发展“正能量”。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指出,过去很长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偏重产品和劳务输出。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助于扩大进口,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在欧美传统进口大国需求低迷之际,来自中国的订单对新兴经济体可谓雪中送炭。
据统计,2011年,中国对东盟、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经济体贸易分别增长23.1%、34.5%、42.7%和76.7%,均高于当年22.5%的总体贸易增速。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正从倚重产品输出,逐渐扩展到大型产业输出和开发资本输出。
对此,美国密歇根大学战略学教授琳达·林认为,人口结构变化、经济转型等因素,正推动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大国加速向国际产业分工链条高端移动,使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填补它们空出的位置,并促进产业资本加速注入发展中国家。
本次会晤各方发布的《德班宣言》说,将通过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知识交流、能力建设以及与非洲贸易的多样化,支持非洲国家工业化进程。
对此,一些西方学者指出,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运用。而最近数年,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和相互间合作,正形成强大合力和辐射作用,有望引发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资本重构、资源整合浪潮,带给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良机。
在本次会晤中,金砖国家领导人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分析人士指出,金砖国家金融层面的合作,也促使中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郭生祥说,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为新兴经济体提供负担得起的融资支持;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有利于深化货币互换合作,促进新兴经济体间贸易和投资效能。
他认为,深化金砖国家金融合作,不仅有利于调剂和优化配置中国外汇储备,也契合了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有助于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基建项目贷款和股权投资等渠道输出资本,利好新兴经济体发展。
中联控股集团合伙人黄平指出,尽管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模式仍有待细化,从经济规模、本币市场容量、外汇储备等因素分析,中国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国际化步伐加速的人民币将成为耦合金砖国家货币合作的重要元素。
从框架原则到具体内容,从贸易层面到投资领域,从实体经济到虚拟部门。数年来,在中国积极参与下,金砖国家合作不断从抽象走向具象,把概念落实为战略。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将继续同金砖国家加强合作,使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合作架构更加完善、合作成果更加丰富,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