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上大学混日子,该不该被“劝退”?

2013-03-24 09:15:00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新华网山东频道3月22日电(记者叶婧、陈灏、潘林青)新学期刚开始,不喜欢上课的山东大学大三学生陈飞收到学校发来的一纸通知,告诉他因为“多次警告之后成绩依然很差”,可能被降级甚至退学。

  “上学期能逃的课我都逃了,连期末考试都没参加。”对于这样的通知,陈飞并不意外。

  不止是陈飞,山东大学还有许多本科生也收到了成绩警告。由山东大学本科生院下发的《2013年春季学期本科学生学籍处理标准及要求》中,对300余名学生提出了成绩警告,并要求其中多名学生降级或退学。

  “这些学生被警告甚至劝退是因为没有达到最低学分的要求。”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张树永告诉记者,根据教育部规定,在山东大学学习的四年制本科生可选择最短三年、最长六年修满学分顺利毕业。目前,山东大学各专业的毕业学分为150学分左右,如果每学年修得学分低于25学分,则六年内无法完成学业,学生的学籍将会被取消。

  山东大学“劝退”学生已经持续多年。2007年起,山东大学出台了“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每学期都会对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警告、约谈,甚至被“劝退”。

  山东大学本科生院教务科科长齐炳和说,成绩警告对一部分学生能够起到很好的督促、警示作用,但还有少部分学生丧失继续学习的意愿或存有侥幸心理,学业仍然没有起色。如果多次警告和帮扶之后,学生每个学期实际获得学分还是达不到最低要求的,学校会对他们进行劝退。

  记者了解到,山大此举引发了不小争议。天津一位学生认为,大学是一个培养青年人综合素质的地方,与中学不同,分数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综合发展应该成为学校更为关注的方面。学生成绩差并不代表他的其他方面同样差,这样“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不可取。

  网友“王攀”认为,大学生混日子、混文凭,成因复杂。学校一方面需要采取严厉的手段督促学生好好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让课堂更吸引人。而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大学制度,变“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才能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多位教育专家对此表示支持。“大学不是义务教育,学校有权开除不合格的学生。”齐鲁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周卫勇认为,让“打酱油”的学生合格毕业,对学校和其他学生的声誉都构成负面影响。山东大学在帮助无果的情况下“劝退”这些学生,无可厚非。

  张树永也认为,大学就应当建立淘汰机制。国外许多高校都有类似的措施,淘汰不合格的学生。以法国为例,大学之前有预科,以80%左右的淘汰率选拔学生进入大学;到毕业的时候,还有60%以上要被淘汰。

  不过,一些教育界人士也认为,要杜绝“寒窗十年进大学,糊弄四年拿文凭”现象发生,高校也须进一步做出努力。济南大学学工处副处长侯启海说,为避免学生在大学期间迷失方向,高校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准目标,明确未来方向,树立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学生无所事事,最终迷失在虚度光阴之中。(注: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飞为化名)(完)

责任编辑:宋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