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是什么熄灭了农民工子女的梦想

2012-11-20 17:1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燕兆时问五年级的孩子长大之后的理想时,孩子们的回答是“啤酒推销员”、“保镖”和“清洁工”。燕兆时说,他们和城市的孩子原本没有不同,但是由于环境的问题,他们不敢想。(11月19日《京华时报》)毋庸置疑,清洁工、推销员等这些职业,都是社会所需要的。可这些孩子的回答依然让我们感到心酸,因为当校长问一年级的孩子时,他们的回答是“科学家、艺术家、舞蹈家”,五花八门,充满想象。而五年级学生相对“懂事”了,也早早地屈服于现实,熄灭了梦想,尽管他们处在一个可以畅想未来,自由憧憬的年龄。

  逼仄的现实无形中给他们设定了一个框架,失去了对未来的想象。这个打工子弟的学校,差点解散,若不是燕兆时的及时挽救,就只有被解散的命运了。小学生的梦想往往源于父母的期望和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弱势群体子女过早地熄灭了梦想,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他们生活在仓库改成的教室里,地点简陋,随时可能更换,且老师也是义务的,不固定。如此种种都让他们感到生活的艰难和一种不稳定性,久而久之也就现实了。

  据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全国小学生辍学率逐年回升,辍学主体已经迁移到小学一二年级。辍学主体的变化,也或多或少折射出愈来愈多的弱势群体放弃了希冀子女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

  一些农民工父母鉴于对生活现实的体察,接受了难以改变的命运。户籍的鸿沟,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及上升通道的阻塞等,磨损着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信心,缺少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更无奈的是,曾有媒体报道过,有些农民工将子女送到打工子弟学校,仅是为暂时托管,以便自己打工不受干扰。这些都是为什么打工子弟学校只是重复制造“农民工二代”的原因。试想,连读书的地方都不能完全保障,少许的学费都支付不起,何谈理想?

  从他们的自身考量,当清洁工似乎更贴近现实,更符合实际。然而,这种职业的代际传递,不是一个好兆头,是社会阶层固化、僵化、板结化的诱因,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埋下隐患。他们或许不是不想有理想,而是想也没用,最终干脆彻底放弃了。

  燕兆时说,“我要让他们相信,他们都是小天鹅!”唤醒他们的天鹅梦想,也许并不难,最重要的是,重塑公平正义,疏浚社会上升渠道,改善底层弱势群体的生存生态,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敢想,敢于去突破,这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唯此,才能给这些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农民工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