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三尺讲台承星火,万灯皆明照山河——致敬人类灵魂的摆渡人

2025-09-10 17: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当九月的桂香漫过校园围墙,当粉笔灰染白又一批青丝,我们迎来又一个教师节。三尺讲台前,那双托起无数梦想的手,仍在黑板与课本间书写永恒:以知识为舟,以德行为楫,载着懵懂的灵魂穿越人生的长河。从孔子的杏坛到今天的智慧课堂,师者始终是文明星火的传递者,是暗夜长明的引路人。

  千年文脉中的师道之光

  两千年前,孔子在陈蔡之野弦歌不辍,将“有教无类”的火种播撒在华夏大地。他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将师道化为一种全民精神——每个人既是求道者,亦是传道者。这种平等与包容,让师者超越了职业身份,成为文明基因的携带者。

  唐宋以降,师道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韩愈在《师说》中疾呼“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将教师的使命从技艺传授升华为精神传承;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横渠四句,为师者铸就了超越个人的宏大格局。无论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教诲,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浩然,师者始终是民族精神的锻造者。

 粉笔灰里的时代刻度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现代,师者的形象愈发立体。他们可以是张桂梅校长拖着病体走过的11万公里家访路,用教育为大山女孩劈开一道光;可以是乡村教师王红旭纵身跃入激流,以生命托起两个孩子的未来;也可以是无数普通教师案头那盏常亮的台灯,照亮学生深夜的困惑与迷茫。

  在数字时代,师者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维的启迪者。当AI可以瞬间解答公式,教师却教会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教师引导学生辨别真伪、坚守良知。这种“传道”的使命,在算法推荐与流量裹挟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万灯皆明的文明愿景

  教师节的意义,不仅在于感恩,更在于传承。正如敦煌壁画中“一灯传诸灯”的典故,每位教师都是点燃他人心灯的火种。那些被粉笔灰染白的鬓角,终将化作学生记忆中的星光;那些被红笔批改过的青春,终将在某个清晨绽放成花。

  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师者:他们既能在试卷上圈画对错,也能在价值迷雾中为学生点亮北斗;既能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守护少年心中的诗意与远方。当教育回归“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本质,当师者继续以生命影响生命,我们终将迎来“万灯皆明”的文明盛景。

  站在三尺讲台前,教师们书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愿所有师者:眼中有光,因见证无数生命的成长而永葆热忱;脚下有根,因深植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从容坚定。愿粉笔灰化作春日的雪,滋养出整个时代的桃李芬芳;愿那盏常亮的台灯,永远照亮人类向真向善向美的征程。(文/宋庆玲)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