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为高温下的坚守者,撑起科学防暑之伞

2025-07-18 17:34:2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7月14日早上,山东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高温天气里,仍有不少人坚守在岗位一线。在京九铁路聊城段,铁路工作人员张庆智和伙伴们顶着烈日,为铁路“把脉问诊”。(央视新闻)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让多地进入“蒸桑拿模式”。为了经济社会正常发展、交通正常运行,许多劳动者战酷暑,以汗水诠释责任。在善待这些坚守者的同时,我们必须从细节入手,将科学、周密的防暑降温措施落到实处,为他们撑起一片“清凉”的绿荫。

 撑起科学防暑之伞,首要筑牢制度保障之基。当气温“高烧”不退,接受炙烤的不仅是身体和心理,更是对民生保障能力和社会治理精细度的考验。面对愈发严峻的高温,制度的刚性执行与动态完善尤为关键。从国家到地方,气象预警需更精准地联动响应机制。相关企业减轻劳动强度,高温津贴的发放必须及时、足额、透明,推行岗前及定期的防暑降温知识,并建立完善的健康监测与应急响应流程,为每一位劳动者织密织牢制度防护网。

  撑起科学防暑之伞,重在供给充足精良的物资设备。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穿梭街巷的外卖骑手、值守路口的交通警察、检修线路的铁路工人、挥汗工地的建设者……烈日之下,分工有异,责任同重。正是他们的坚守,维系着社会的清凉与安宁。对抗高温“大烤”,仅靠“送清凉”的关怀远远不够,更需要系统化、常态化的硬件支撑与科技赋能,细化、优化、强化每一项防暑降温措施,提升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撑起科学防暑之伞,贵在传递体贴入微的社会关怀。身处清凉舒适的环境,我们更应心怀感恩,将尊重与体谅化为日常行动。例如尽量减少非必要的高峰时段外卖订单,减轻骑手在极端高温下的奔波压力;对服务人员多一份耐心和理解,避免催促;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减轻环卫工人的额外负担。这些细微之处的文明之举,汇聚起来便是社会文明“温度”与人情的生动体现,能让高温工作者在酷暑中真切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清凉”关怀,每一处细节都在为城市文明加分。

  与烈日共舞,以汗水为伴,不仅需要点赞。我们要歌颂高温下劳动者的奉献精神,更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行动去爱护他们、保护他们,这样才能真正为万千坚守者撑稳撑好“遮阳伞”,让他们在守护社会运转的同时,也能被社会守护。(文/李喆)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