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学生站上毕业典礼的讲台
一年一度毕业季。学生代表致辞成为毕业典礼上的重要一环。在所有高校毕业典礼中,作为学生站上毕业典礼讲台致辞的,无一例外总是学业最优的学霸。这种选择虽然能够彰显优秀的学术成就,但却忽略了毕业典礼作为教育仪式和心理激励的本质功能。毕业典礼本应让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感发和激励。然而,当致辞的机会永远留给成绩优异的学生时,这个本该充满教育意义的仪式,正在丧失它最宝贵的价值。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让学业普通的学生站上毕业典礼的讲台,其实蕴含着更深层的教育智慧。学业普通的学生才是大多数学生的代表。他们挫折中的努力和坚持中的成长,是一种更值得庆贺和尊重的付出,往往更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共鸣和认同。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可能只是在分享成功的喜悦,而学业普通的学生所传递出的奋斗精神和坚强意志,将更能激发那些大多数成绩并不出色、但同样充满期待和梦想的学生。这种身边普通榜样的力量,往往比遥不可及的学霸故事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也完全符合心理学的自我效能理论。
对于那些在毕业典礼上被选中致辞的“普通”学生而言,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认可和激励,他们从未在学业上获得过如此的关注;这种被信任和被尊重的体验,往往能够激发出巨大的内在潜力,甚至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转折点。这种从未有过的荣誉不仅是一种对他们的肯定,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它传递出一个强有力的教育信号: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成长的轨迹,成功的内涵不仅仅是狭隘的成绩的优异,而是不间断追求进步和尽可能实现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要性和闪光点,学业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并非衡量一个人全部价值的唯一标准。
让学业普通的学生站上毕业典礼的讲台,更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确认。归根到底,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现代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并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更何况孔子早就提倡“有教无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任何人都能很容易认识到只有万紫千红才是真正的春天的景象。平凡值得尊重,普通值得认可。校园的精彩由所有学生共同书写。只有当毕业典礼成为一个真正包容和激励所有毕业生的教育仪式时,它才能成为学生在校园所听到的最后一堂生命课,它才能真正给予学生应有的心灵震撼,它才能当场参与学生的心灵建构。
高校毕业典礼的隆重庄严既表示一场学业的完美结束,也预示着一段新生活的正式开启。它不应该是一场展示优秀的表演,而应该是一次激励心灵的教育。它不是为成功增添光环,而是为成长注入动力。它不是僵硬刻板的流程仪式,而是与物为春的激发感化。让更多普通学生站上讲台,成为毕业典礼致辞人,或许能让这个被窄化的仪式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教育光芒和人文温度。这种改变既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践行,又是对每一个学子人格尊严和内在价值的确认。惟其如此,毕业典礼才能真正成为毕业生们心中永远难忘的珍贵回忆,成为他们走向社会后依然能够汲取力量的精神源泉。(文/河南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沈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