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山东:严守底线科学规划,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4-18 17:08:5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山东印发的《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 - 2027年)》,为齐鲁大地的乡村发展锚定了清晰方向。其中,按照不同类型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的举措,极具现实意义与深远价值,彰显出山东在乡村建设中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理念。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乡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从胶东半岛的沿海渔村,到鲁西平原的农业大村;从承载历史记忆的古老村落,到城郊融合发展的新型乡村,各地乡村在地理环境、产业基础、文化底蕴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决定了乡村规划建设不能一概而论,“一刀切”式的大拆大建不仅会破坏乡村的原有风貌和历史文化,更会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山东此次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正是基于对乡村实际情况的深刻洞察。

  严禁大拆大建,是对农民情感与利益的尊重。乡村,是农民世代生活的家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的乡愁与记忆。许多传统村落中的古老建筑,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在农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意的拆除重建,会让农民失去那份根植于土地的归属感。山东严守这一底线,充分征求农民意见,让农民参与到规划建设中来,保障了农民的决策权与知情权,让乡村振兴真正成为农民的自主选择,而非被迫接受。

  从实际发展来看,分类推进且不搞大拆大建更具经济可行性与可持续性。以山东的特色保护类村庄为例,像周村古商城所在的村庄,当地通过对古建筑的修缮保护,挖掘周村烧饼制作工艺、五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这种在原有基础上的保护性开发,避免了大规模拆除重建带来的巨大资金投入,同时也保留了乡村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倘若当初选择大拆大建,不仅会失去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可能因资金短缺而陷入发展困境。

  在产业发展方面,山东通过分类规划推动乡村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而非依赖大拆大建来寻求突破。在农业大县,如寿光,围绕蔬菜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化种植水平,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电商销售渠道,打造完整的蔬菜产业链,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在这个过程中,村庄的规划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大规模改造。

  当然,在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山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与监管机制。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出现规划滞后或不合理的情况;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管,防止以建设之名行破坏之实;加大对乡村建设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的专业水平。

  山东出台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且严禁大拆大建,是立足省情、顺应民意的正确选择。这一举措将为山东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让齐鲁大地的乡村在保留原有韵味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文/王芳)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