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小方便”大惠民

2025-03-13 16:56: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目前,北京多家医院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如果患者3个月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等医院做过检查,那么当他们来我们医院就诊时,我从医院电脑上就能看到其CT、检验结果等数据。”在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吴楠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北京市医院数据互联互通建设成果显著,很多患者不必再携带胶片、检验报告等纸质材料就诊,十分便捷。(3月12日《科技日报》)

  超声、X光、血常规……刚做的检查检验,换一家医院却不算数。看同一种病,在不同医院要重复检查检验,令不少患者烦恼,也加重了负担。北京多家医院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无疑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惠民之举。这种“小方便”不仅进一步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也节约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值得全面推广。

  据统计,医疗机构的各类检查检验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中占比约三成。在医疗机构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既减轻了患者相当一部分的经济负担,缓解了“看病贵”问题,同时也能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可谓利国利民。因此,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医疗数据共通互认,既是一项重要的惠民项目,也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去年11月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以2025年底、2027年底、2030年为时间点,明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覆盖面。到2030年,全国互认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果互通共享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据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目前已有6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914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覆盖了符合要求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和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及民营医疗机构;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京津冀686家医疗机构共享。这种让数据替患者“跑腿”,推进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医疗数据互通互认,便利患者是目的,但把病看准则是前提。一方面,医疗机构要统一数据标准。各地应积极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化建设“车同轨”;另一方面,检查检验质量控制也非常关键。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提升辖区内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落实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能力水平。而通过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也能倒逼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提升。这样,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准确无误,数据互通互认也就清除了障碍。

  此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还必须以保障患者安全为底线。比如,有患者因外伤、急性病等病情变化快,即使前期做过检查,为确保医疗安全,也仍然需要重新检查。期待各地积极推进医疗数据互通互认工作,让“小方便”惠及更多患者。(文/丁家发)

责任编辑:张小南
新闻关键词:医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