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绘好春耕图,筑牢丰收基

2025-02-25 17:21:4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当前,全国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春耕不仅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开端,更是关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的“国之大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挑战,如何让春耕备耕更高效、更科学、更惠民,既是对各地治理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大考”。

  以政策为“犁”,深耕春耕保障责任田。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粮食安全,强调“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各部门围绕春耕备耕出台一系列硬核举措:财政部门拨付补贴资金,支持农民购买农资;监管部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推动惠农政策落地;铁路部门开行“点对点”运输专列,确保春耕物资优先配送……利好政策全面铺开,为农民吃下“定心丸”。党员干部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下沉一线,真抓实干,将政策的“好蓝图”一笔一划勾勒成发展的“实景图”,既当政策“宣讲员”,又做问题“调解员”。只有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农民听得懂的“方言土语”,将文件要求细化为“一村一策”的行动指南,才能让春耕备耕从“纸面规划”走向“地面实践”。

  以科技为“种”,播撒农业发展新希望。春耕备耕的“老传统”正因科技创新焕发“新活力”。重庆铜梁土桥镇智能化育秧工厂,集成浸种、育苗、施肥、补光及智能控制温、湿、光等多种功能,大幅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山东滨州惠民县蓝莓产业示范基地,采用泥炭土基质盆栽技术取代传统土培,全面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提升全年产量;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采用色板诱杀、防虫网等绿色技术科学育苗,防治虫害,助力春耕生产……这些场景印证着“藏粮于技”的深刻内涵。科技赋能不仅要体现在工具升级上,更需融入全链条服务。唯有让技术“接地气”、让创新“有温度”,才能激活春耕生产的“一池春水”。

  以民心为“肥”,滋养干群同心奋斗力。春耕不仅是土地的耕耘,更是党群干群关系的深耕。四川龙岗镇组建由农技员和镇村党员干部参与的“农技服务队”,手把手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湖南沅陵县开展“驻村工作队助耕行动”,干部挽起裤腿与农户同插秧;江苏五烈镇“田头议事会”,收集并解决灌溉用水、农技培训等诉求百余条……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坐在一条板凳上话民情”的为民情怀。保障春耕,需从“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例如,组织帮扶队,关注留守老人和困难家庭的耕种难题;严查假冒伪劣农资,守护农民“血汗钱”;优化水利设施管护,破解“靠天吃饭”困局。只有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的“履职清单”,才能让春耕备耕既保“粮袋子”又暖“心窝子”。

  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春天的答卷”。从政策保障到科技助力,从干部担当到群众参与,春耕备耕的生动实践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三农”篇章的缩影。让我们以“人勤春早”的干劲、“蛇行千里”的闯劲,携手并进、奋勇争先,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文/谢鑫涛)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