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美德换积分,文明绽新颜:乡村振兴中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探索‌

2024-12-25 20:30:1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展示7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广大网友观察、视角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在聊城市阳谷县,一股以“积分制”为载体的基层治理新风正在悄然兴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通过“美德换积分”的创新模式,阳谷县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更在无形中提升了乡村的文明程度,让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了一幅崭新的画卷。

  “美德换积分”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奖励机制,更是一种精神激励方式。在阳谷县的各个乡村,村民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践行公益美德、维护乡村建设等方式积累积分,这些积分不仅可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兑换生活用品,更成为了评选道德模范的重要依据。这样的制度设计,既满足了村民们的物质需求,又激发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使得“做好事、积美德”成为了乡村的新风尚。

  阳谷县的这一创新举措,成功地将“党委中心工作”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全覆盖。特别是在狮子楼街道育才社区,通过“狮子楼志愿积分币”项目,居民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从惠民政策宣传到邻里互帮互助,从社情民意收集到志愿课程辅导,每一项服务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积分,进而转化为居民们手中的实惠。这种“奉献—积分—回报”的良性循环,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能。

  而在侨润街道西八里营村,移风易俗的“美德积分”兑换活动更是成为了村民们热议的话题。通过积分制的实施,村民们自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积分排名,更在无形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公益美德、乡村建设、家庭美德等积分细则的融入,让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铭记着“美德”二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乡风的新内涵。

  阎楼镇张岩寨新村的“信誉积分”评价制度,则是阳谷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又一亮点。通过将信誉评价与村庄治理相结合,村民们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信誉积分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誉和利益,更成为了衡量一个家庭、一个村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制度的推动下,阎楼镇组建了一支支信誉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

  阳谷县的“美德换积分”模式,无疑为乡村振兴中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它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激发村民们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他们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和力量;只有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才能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要求。

  展望未来,阳谷县应继续完善积分治理模式,丰富志愿积分兑换场景,让“美德换积分”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应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治理手段,形成多元共治、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让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持续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动力。(文/宋庆玲)

责任编辑:崔永霞
新闻关键词: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