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普法正当时,规范AI向前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不过,当前也要密切注意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数据安全、信息误导等风险挑战,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正如一枚双刃剑,AI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悄然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就比如,其中AI换脸拟声技术便是这盒子中的一大隐患。
近期,AI换脸拟声技术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的报道屡见不鲜,暴露了技术的滥用风险,更对社会的法律监管和个人防范意识提出了严峻挑战。
AI换脸拟声技术的低门槛和易操作性,使得其成为了不法分子手中的“利器”。只需简单的声音和照片素材,借助软件即可瞬间实现“AI克隆”,技术的便捷性,反而为诈骗行为提供了温床。
从“网店客服”到“营销推广”,不法分子以各种借口联系消费者,采集信息后利用AI技术合成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模拟他人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诱导其亲友转账汇款。
这种新型诈骗方式不仅令人防不胜防,更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面对这一现状,网络普法正当时。
眼下,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立法,明确AI技术的应用边界,加大执法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而网络普法正在发挥关键作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AI产业进行审慎监管,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在分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预防式的治理,既要促进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又要确保技术的安全使用。
比如,不断学习网络普法内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抵御人不法侵害;比如,时刻关注火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网络普法宣传;再如,尽量不要在公共平台上过多地上传个人声音、图像等信息,以免这些成为不法分子的合成素材。
AI技术的滥用风险不容忽视,像一把悬在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我们,技术的发展,必须伴随着法律的监管和个人意识的提升。
让AI技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不是滋生犯罪的温床。这既是对技术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的负责。
让我们携手并进,将网络普法与当下形式结合起来,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和谐。(文/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