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植”来“植”往一片绿,神州山河日日新

2024-03-12 22:49:1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春草绿,植树造林正当时。3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46个植树节。

  植树节,恰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农谚说:“伏天栽树株株死,惊蛰春分株株生。”近年来,我们坚持用一棵又一棵树“武装”地球,让“绿美”成风。

  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实际行动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将生态文明建设自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心中,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不仅是哪一个部门的责任,更是全体公民的义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从“飞鸟无栖树”荒漠变“绿波伴鸟鸣”林海的塞罕坝奇迹,到库布其重焕生机的精彩转身,再到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等绿化工程的实施,黄河流域、太行山生态屏障建设,长江、淮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到新疆和若铁路建设中的“一路栽种”……植树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呼唤有识之士关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树立生态信仰、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近年来国家的一项重点项目,为百姓所重视,更为社会所关注。这几年,虽然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转好,但雾霾、沙尘暴等天气的存在提醒着人们生态环境的脆弱。要改善生态环境,不仅需要人们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还需要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规划纲要,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纵深推进,植树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创新、丰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而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关注生态的忧患意识、保护生态的意识日益增强。以爱绿护林为荣、毁林损绿为耻的荣辱观正逐步形成,绿化环境、保护生态、绿色消费等生活理念已成为时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造林,不仅是美化环境之举,更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体现。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也应当是一个种树人。将植树落到实处,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保护好每一寸绿色,美丽中国将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文/苗瑞祥、白建平)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