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治屏障”
近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规定,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截至2023年6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当前的这代未成年人,素有“网络原住民”之称。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为广大未成年人获取知识、加强社交、休闲娱乐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沉迷等诸多风险,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复杂严峻。
《条例》的出台,对于构建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合力。
于家庭而言,《条例》明确,应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要不断提高家长网络素养水平,家长要言传身教、承担陪伴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第一责任;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建立与青少年倾听与分享的良好习惯;引导孩子正确参与网络活动,指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
于学校而言,《条例》指出,要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包括正确使用互联网、防范网络威胁、避免不良信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系统,监测和防范网络攻击和恶意行为。同时,学校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设备和环境。
在平台监管方面,《条例》规定,在网络游戏管理中,要进一步明确网络游戏适龄提示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相关网络平台应加强实名认证,落实家长监护。强化内容审核,对于涉及色情、暴力、欺诈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浏览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对于游戏、直播等网络娱乐产品,应设置合理的消费上限,避免未成年人过度消费。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相关网络平台共同发力,握指成拳,共同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文/李秀娟)
- 以法之名,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