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明确网暴罪名适用规则,助力精准打击

2023-09-27 18:29:3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为进一步提升网络暴力治理成效,有效维护公民权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5日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共20条,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9月26日新华社)

  近年来,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网暴就像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5日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可谓正当其时。笔者认为,网暴杀人于无形,社会危害性非常大,遏制网暴用“刑”具有震慑力,将能有效杜绝网暴悲剧事件上演。

  网暴包括诽谤、“人肉搜索”、网络骚扰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类社交平台的兴起,网暴的问题愈加凸显,网暴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与现实生活中的暴力事件不同,只要不隔绝通信手段,受害者所遭受的网暴可能永无休止。受害人一般很难主动规避、躲避网暴,由于网络对第三方的公开性,这种伤害在客观上又被放大了。受害者一旦难以承受,就会出现自毁自伤甚至轻生的悲剧。可见,网暴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社会危害性非常大。

  指导意见明确了网暴的罪名适用规则。具体而言,在信息网络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以侮辱罪、诽谤罪定罪处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此外,对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行为,可以适用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对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行为,可以适用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也就是说,对网暴用“刑”有法可依,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精准打击各类网暴行为,从而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

  针对网暴“法不责众”的错误倾向,指导意见要求,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恶意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同时还规定,具有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网络暴力,组织“水军”“打手”等实施网络暴力,编造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网络暴力等情形的,依法从重处罚。这样,彻底打消网暴发起者、组织者等侥幸心理,让他们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总之,对网暴用“刑”,增加违法成本,形成强大威慑态势,“键盘侠”在利弊权衡下,就不敢实施网暴行为了。(文/丁家发)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网络暴力适用打击信息